进入深秋之后,随着气温的降低,生病的孩子越来越多,其中尤以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病例居多。
骤降的气温,给病菌的存活营造了有利环境,一旦身体免疫力有所下降,就可能被病菌侵入,引发肺炎。
而有些宝宝一开始可能只是感染上季节性感冒,由于照护不得当,也有可能转为小儿肺炎,威胁宝宝健康。
专家解读:小儿肺炎
肺炎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我国住院小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严重威胁小儿健康,被卫生部列为小儿四病防治之一,因此对肺炎的防治十分重要。
秋冬季是小儿感冒、肺炎多发季节,进入秋冬季以来,小儿肺炎患者急剧增加,患了肺炎,孩子痛苦,家长更是无奈和着急。
儿科专家表示,小儿感冒和肺炎虽然都属于呼吸道感染的疾病,但小儿肺炎属于严重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多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其中婴儿,特别是6个月以内婴儿的肺炎死亡率远远高于其他年龄组,以冬末春初为发病高峰。
根据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肺炎为第一位死亡原因,占全部死亡的30%左右,因此,早期识别肺炎的征象,及早就医就显得尤为重要。
早期小儿肺炎识别重度以上肺炎容易与感冒区别,但轻症肺炎与感冒区别就比较为困难。家长们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悉心加以比较。
体温高低:小儿肺炎大多会发烧,而且一般都在38℃以上,并持续2~3天以上不退,即使使用退烧药也只能暂时退一会儿。若是一般感冒,虽也发烧,但以38℃以下为多,持续时间也较短暂,使用退烧药效果明显。
看咳嗽及呼吸:小儿肺炎大多有咳嗽或喘憋,且程度较重,常有呼吸困难。而感冒引起的咳嗽一般较轻,不会引起呼吸困难。
精神状态:感冒宝宝一般精神状态无甚改变,照常玩耍不误;肺炎宝宝大多精神状态不佳,常有烦躁、哭闹不安或者昏睡、抽风。
看饮食:感冒的宝宝饮食比较正常,或仅为进食(奶)量稍减。但一旦罹患肺炎,食欲明显下降,不吃东西,不吃奶,或者一喂奶就因憋气而哭闹。
睡眠:感冒一般不影响睡眠;但宝宝得了肺炎以后,往往睡不熟、易醒、爱哭闹,尤其在夜间有呼吸困难加重的趋势。
让宝宝"冻"一点防患于未然,有哪些有效的预防方法呢?让专家给你支招。
父母应经常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锻炼体格。阳光及新鲜的冷空气均有助于提高宝宝的抵抗力。最近天气渐凉,很多家长不愿带宝宝外出活动,怕冻着宝宝引发感冒。其实如果冷天一直呆在家中,偶尔去寒冷的户外反倒很容易着凉感冒。应从温暖天气直至冬季一直坚持户外活动,这样宝宝就不会出现不适应,而且冷空气对提高呼吸道黏膜抵抗力很有效。
在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冬春季节尽量不带宝宝去公共场所,以免交叉感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洁净的居家环境,家人外出返家后应立即换家居服,先洗手、洗脸后再接触宝宝。家人患呼吸道疾病时应戴口罩接触宝宝或尽量少接触宝宝。
小儿膳食应搭配合理,要多补充水分和维生素C,多吃水果、汤汁,但注意不要一次吃得太多。小儿鼻塞、鼻堵时可用沾有温水的洁净棉棒湿润鼻痂,一点一点地将鼻痂取出。多翻身拍背,帮助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易反复感染肺炎的患儿,在冬季来临之前应注射预防肺炎的疫苗,增强呼吸系统对病原的免疫作用。孩医院检查,经医师诊断后并给予合理用药,以防误诊和不合理用药。
温馨提示:
肺炎虽然对小儿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但只要积极预防,可以避免发病。发病后,早期及时发现,医院诊治,迅速恢复和痊愈是完全可能的。
(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儿科健康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