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一院感染科主任毛小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医院权威专家科普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庭,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

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如近期中国武汉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nCov)”

冠状病毒对热敏感,保持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可有效灭活病毒。

2.病毒来源及疫情传播途径是什么?

病毒来源:野生动物

传播途径:以呼吸道传播为主,亦可存在接触传播。

3.临床表现有哪些?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

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死亡病例多为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4.出现早期临床表现是否意味被感染

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表现、并不意味着已经被感染。

但如果有发热(腋下体温=37.3℃)、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且有武汉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出现小范围聚集性发病、应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5.去医院就医需要注意什么?

就医时,应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尤其是应告知医生近期的武汉旅行和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触史、动物接触史等。

6.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与发病病例(疑似和确诊病例)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者属于密切接触者:

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诊疗、护理、探视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

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现场调查人员调查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7.为什么密切接触者要医学观察14天?

目前对密切接触者采取较为严格的医学观察等预防性公共卫生措施十分必要,这是一种对公众健康安全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

参考其他冠状病毒所至疾病潜伏期、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相关信息和当前防控实际,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定为14天,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医学观察。

8.什么是疑似病例?

A: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地区,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或居住史;发病前14天内层接触过来自武汉地区或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患者;有聚集性发病或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流行病学关联。

B:临床表现:发热;肺炎影像学表现;血常规变化

流行病学1条+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

9.什么是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

A: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监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B: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10.病毒感染人体的备条件有哪些?

①是进入体内的病毒数量足够多,多到即使是“很壮”的人也足以被它缠身感染;

②是病毒的毒性比较强,强到极少的病毒量就足以突破人体的天然防御系统;

③是人体缺乏抗御这个病毒的免疫力,但不代表身体免疫功能低下者更容易感染,尤其是新发传染病,全人类无论老幼几乎处在“同一起跑线”。

11、个人如何预防新冠肺炎?

保持手卫生。咳嗽、饭前便后、接触或处理动物的排泄物后,要用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所和人多集中地方,必要时请佩戴口罩;

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屈肘遮掩口鼻,防止飞沫传播。不要打完喷嚏后揉眼睛或者接触粘膜的部位;

医院就诊或陪护就医时,一定要佩戴好合适的口罩;

良好安全饮食习惯,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做饭时彻底煮熟肉类和蛋类;

尽量避免在未加防护和情况下接触野生或养殖动物。

12.近期去过武汉怎么办?

回到居住地之后,可在2周内注意加强身体防护,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jiong.net/zdxfyyy/706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