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市的新冠病毒感染者经过治愈后已经陆续出院了,按照诊疗方案的规定,出院者他们还要继续进行居家健康监测。那么居家期间都有哪些注意事项呢?痊愈后的感染者还具备传染性吗?感染者的邻居感到恐慌这是不是进入了一种心理误区呢?今天,由大庆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医师张聪聪给大家做介绍。
Q1:我市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已经陆续痊愈,在出院(出舱)后都已经回家。那么后,他们在回家后如果做好居家消杀以及自我管理?
答:消杀方面:患者痊愈,出院(出舱)后尽量不与家庭内其他成员共用生活用品,保持家居通风,每天尽量开门窗通风。做好居家环境卫生清洁。居家管理者用过的物品如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以及其他生活垃圾应及时清理。用过的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以及其他生活垃圾装入塑料垃圾袋,放置到专用垃圾桶,每天清理,清理前用含有效氯mg/L-mg/L的消毒液或75%酒精喷洒消毒至完全湿润,然后扎紧塑料垃圾袋口,交给社区管理人员处理。注意含氯消毒液(如漂白粉、84消毒液)最好现配现用,存放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对门把手、手机、开关等日常高频接触物品表面定期消毒。擦拭消毒可使用75%酒精棉球或消毒湿巾,作用时间≥30分钟。
自我管理:按照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的要求,患者出院(出舱)后还要继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那么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尽量选择通风良好、带独立卫生间的房间单独居住,其他人尽量不进入隔离房间;日常生活尽量在房间内解决,饮食分餐,注意手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住口鼻;尽量避免与家人的近距离密切接触,且不要外出。
如就医等特殊情况必需外出时,需要经所在社区管理人员批准和安排,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N95/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发现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人员,应立即告知社区工作人员,并由专人联系负压急救车就近原则送往发热门诊或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而对于家庭成员来说,如果因必要原因与居家管理者共处一室时,要规范戴口罩并及时更换,并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直接接触或离开其房间后,要做好手卫生。同时需要保持房屋整体的通风和清洁。
饮食方面: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建议以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
适量运动,此外还要注意保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Q2:感染过新冠病毒的患者在回到家以后,周围的邻居可能会对他们有一种恐惧的心理,害怕他们传染给他们。那么这些既往新冠病毒的患者还会具有传染性吗,大家的一些恐惧的心理是不是一种误区?
答:首先,邻居们不要担心。这些出院患者体内的病毒已经转阴,根据实践研究证明,新冠感染者在达到解除隔离管理或者出院标准后,他们已不再具备传染性。在Ct值≥35达到出院标准的患者样本中是分离不出活病毒的或者很微量的病毒,这意味着这些患者已经不具有传染性了,不会影响周围居民的健康安全,所以说不需要恐慌,家人和社区不必为此担忧,更不要歧视。
其次,出院前,医院会根据规定对相关物品和环境进行终末消毒,包括对出院患者的各种个人物品消毒;使用过的一次性用品、生活垃圾和遗弃物会作为医疗废弃物处理。所以不必担心随身物品“藏毒”。
Q3:目前全市中高风险地区清零,疫情胜利指日可待,通过这次疫情的教训,接下来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大家在居家、出行、购物、聚餐等方面该如何做好自我防护?
答:我市目前虽然中高风险清零了,但随着我省疫情形势的变化,我市“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仍然很大,我市里的防控措施还没有新的调整。
因此,请广大市民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