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季低温对猪只影响
1、冬季仔猪因低温造成死亡的约占52%
据相关对冬季仔猪死亡原因的统计分析表明,冬季应寒冷而死亡的约占其中的52%,其中因寒冷直接冻死的占8%,而母猪压死的占44%。仔猪被母猪压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仔猪怕冷靠近母体取暖造成的。其他死亡是由于仔猪体质虚弱、饥饿、下痢等各种疾病及其他原因造成的死亡,这些原因多与低温有关。仔猪出生的第1周是死亡高峰,占死亡数量的60%以上。因此,加强仔猪环境温度控制是提高断奶成活率的关键措施之一。哺乳仔猪需32℃的环境温度,以后每周降2℃;断奶保育猪需26℃,以后每周降2℃,可连续降4周。如果达不到要求,则大大降低成活率。
2、冬季低温影响猪只采食量、造成猪只生长缓慢
在我国农村大多以传统方式养猪的农户在冬季往往发现猪只出现“吃得多却不长”的
现象,这就是环境温度影响猪生长和增重的明显例证。试验证明,环境温度在下限临界温度以下,每降低l℃,20~千克的猪日增重减少16克,日耗料增加12.6—23.5克。冬季气温过低,肥育猪采食多而增重少,因为有相当多的能量消耗于维持体温而不产肉。例如:70~千克的肉猪,在适宜温度(15℃~20C)条件下日喂量3.14—3.22千克,平均日增重—克,每增长1千克活重耗料量3.8~4.0千克,而在0℃~5℃时日喂量3.75~5.0千克,则平均日增重只有—克,每增重1千克活重耗料高达7.1—9.5千克。
二、空气中有害气体、尘埃及微生物对猪的不良影响
1、有害气体对猪的不良影响
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气体,主要由粪尿、饲料、垫草腐败分解产生。
氨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常易溶解在猪只呼吸道黏膜和眼结膜上,使黏膜充血、水肿,引起结膜炎、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不要以为肺炎、肺气肿都是由病毒、细菌引起的);氨气亦可通过肺泡进入血液,高浓度氨气可引起中枢神经麻痹、中毒性肝炎和心肌损伤等。低浓度的氨长期作用于猪,可导致猪的抵抗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生产力下降。
硫化氢,具有恶臭的气味,比空气重,靠近地面浓度更高。硫化氢易溶附呼吸道黏膜和眼结膜上,对黏膜产生强烈刺激,引起呼吸道炎症和眼炎,猪只流泪、咳嗽,支气管炎、气管炎发病率很高,严重时引起中毒性肺炎、肺水肿。长期处于低硫化氢环境中,猪的体质变弱、抵抗力下降、增重缓慢;高浓度时,猪变得怕光、丧失食欲、神经质、呕吐、腹泻等。
二氧化碳,虽然无臭、无毒,但若舍内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氧气含量则相对不足,会使猪只出现慢性缺氧,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增重缓慢、体质虚弱,易感染慢性传染病。
一氧化碳,在用火炉取暖的猪舍,常因煤炭燃烧不充分而产生,虽然无味,但极易与血液中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机体缺氧,引起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病变,即所谓的“煤气中毒”,轻者呼吸困难、无力行走、爬不起来乃至昏迷,重者可引起死亡。还可造成母猪因缺氧而产程延长,导致仔猪窒息死亡增多。
2、尘埃和微生物对猪的不良影响
猪舍内的尘埃和微生物少部分由舍外空气带入,在有疫病流行地区,空气中会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如口蹄疫病毒、猪蓝耳病病毒等,可随风传播;但大部分来自饲养管理过程,如猪的采食和排泄、清扫地面、换垫草、分发饲料、清粪、猪只喷嚏和咳嗽等。
猪舍尘埃主要包括尘土、皮屑、饲料和垫草粉粒等。尘埃本身对猪有刺激性和毒性,同时还因吸附有细菌、有毒有害气体等而加剧了对猪的危害。刺激皮肤发痒、发炎,使皮肤干燥、易破损;可引起结膜炎;被吸入呼吸道,引起喷嚏、咳嗽等呼吸道炎症;小粒尘埃还可进入肺部,引起肺炎。
三、正确处理好保温与通风的关系
保温是通风的前提,温度提起来了才能放心大胆的通风。
保温与通风是一对矛盾,要正确处理好,不能走极端。小仔猪因为体温调节机能差,更要注意保温;育肥猪饲养密度大,应多 既要保好温又要减少猪舍空气中有害气体、尘埃和微生物对猪的不利影响,必须在建场时就合理设计、正确选址、合理布局场区、生活区与生产区分开,实行“全进全出”,防止和杜绝传染病侵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