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报
母亲节
特别报道
(づ ̄3 ̄)づ╭?~
西安公安公交分局女民警
是警营中的花也是坚强的母亲
有这样一群人,身穿警服时是执法前沿的公安战士,身穿防护服时是抗疫前线的英雄,但当她们身穿常服时,就是母亲。
记者韩文韬张媛媛文/图
成为“母亲”的母亲
公交分局女民警颜萍成为母亲已经有很多年了,但成为“母亲”的母亲她还是头一遭。现年56岁的她和不少战友们一样,是“双警”家庭,聚少离多是她与亲人们的常态。
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颜萍深感重任在肩,作为人民警察,她优先选择了工作,自请到北客站一线执行疫情防控查控工作。她的女儿正在妊娠期,颜萍却只能把内心的愧疚留给家人。
“这个时候我更不能走了,医院没事的,我和大家一起去前线。”这是颜萍抗疫的决心,更是作为母亲的愧疚。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和护目镜,颜萍把对女儿的关爱与操心都压在了心底,把每一项任务都当作最重要的工作,把每一处细节都当作最要紧的关键。颜萍兢兢业业的风骨鼓舞着身边参加抗疫工作的每一位年轻人。
“为母则强”。已经做了几十年母亲的颜萍在疫情防控一线克服各种困难,颜萍的女儿——这位“新妈妈”也在后方给颜萍传来了好消息。“我要当姥姥了!”在接到家人电话的时候,颜萍才刚刚结束当天的执勤,换下防护服,长时间戴着护目镜而闷出的汗水还没有来得及擦去。颜萍再一次迎接了幸福的角色转换,成为了“母亲”的母亲。
爱操心的“杜妈妈”
54岁的杜亚红已经从警35年了,不但是老党员、老民警,对于年轻的战友而言,更像是“母亲”。疫情突发后,“双警”家庭的她还来不及给予家中子女更多一些的关爱,就踏上了公交分局前往北客站支援疫情防控查控的路,成为了警营中爱操心的“杜妈妈”。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操心子女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做好手头上的工作之余,杜亚红总是时时处处关心着大家,这个装备有没有带齐全,那个防护措施有没有做到位,特别是在一些年轻女辅警面前,她总是唠叨个不停,生怕防护措施出问题,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杜妈妈”。
不仅是她们,许许多多英姿飒爽的女警都选择了首先成为警察,再成为母亲。她们知道母亲的呵护可以让孩子幸福平安,而警察的坚守却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幸福平安。
警营中最美丽的“花”,向你们致敬,母亲节快乐!
为了我不饿肚子暖暖地出门
妈妈每天五点起床做早饭
以前听过这样一句话,妈妈对你的爱摸不着,也感觉不到,因为已入骨髓,或如春风,随时都在包围着你。随着自己慢慢长大,细细品味,才知妈妈的爱如温泉一般,温暖了全身,舒服顺畅。妈妈的爱隐藏在每天都要炖三个小时的红豆水里,隐藏在衣柜里厚实的手织毛衣里,隐藏在每天凌晨五点起来做的早餐里……
记者刘珺
每天耗时两三小时熬煮红豆水
从高中开始,有一点贫血,虽影响不大,却也在“特殊日子”里有些难熬。红枣,红糖,黑糖姜水,猪肝,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的饭菜里常常出现这些。也就这时候开始吧,我的手边每天出现了一碗红豆水。虽然被我叫红豆水,但它却是红豆、黑豆、桂圆、花生、红枣、枸杞等等一堆材料煮在一起,慢慢熬炖三小时做出来的。
也不知妈妈是从哪里看到的方法,说每天喝一碗炖汤慢慢调养贫血就好了。直到现在,妈妈也从不曾忘记,下班,餐桌总有一碗熬好的红豆水在等着我。或者,在上班出门前,给我塞一瓶温度刚好的红豆水。
每天五点起床让我不饿肚子出门
冬日的一个早晨,寒风瑟瑟我却一点也感觉不到,不是穿得比人家厚,而是和朋友的一段话。
“吃早饭了没,打完卡走吃饭去。”
“不了,在家都吃过了。”
“羡慕嫉妒恨……”
“羡慕嫉妒恨”虽是开玩笑,却也在一瞬间让我像个小孩子般炫耀半天。
妈妈总说自己退休之后没事做,睡眠少。但我知道,她每天五点起床,是为了不让早上赶公交的我肚子空空。
试问我,我爱妈妈吗?我爱!可每次上街给妈妈买回家的糕点、衣服,再怎么也比不上日日为你操心的她。
又是一年的母亲节,回想起来,我和妈妈的相处模式像朋友一样,关系融洽,互相尊重爱护。“爱你”在心口难开,不过总要用“爱”表达,至此,借这个机会,让我说声“妈妈,我爱你!”
《谢谢你陪我慢慢长大》感动“少年家国信”编辑
——母亲节将至,编辑语音专访作者王壬泽
“你手捧一本薄册,一边走一边轻声念,我时不时被路旁一丛毛茸茸的狗尾巴草吸引。你也不急,陪我停住并蹲下,一缕乌黑的长发滑下,我将它一圈圈缠住,另一只手还不忘用小草在你的脸轻拂,你假装嗔怪,但两个人很快便笑作一团”。
母亲节将至,5月8日,在“少年家国信”邮箱中,一篇名为《谢谢你陪我慢慢长大》的投稿引起编辑的注意。出于对作者与母亲相处模式的好奇,更出于感动。在看到来信内容下方的联系方式后,记者与作者王壬泽进了一次通话。
实习记者王润怡
“我甚至可以想象到你文章所提到童年时与妈妈一起相处的温馨画面,很真实,是什么原因触动了你?让你想起写这篇文章?”
“其实上初中以来,学习中还是存在一定的压力的,但是妈妈一直陪在我身边。”作者语气十分柔和,尽管未与作者见面,但通过声音,便能感受到久违的少年的触动。
作者说,她在初一下半学期时,考试曾出现过失利。“当时没考好,告诉妈妈后,妈妈反倒安慰我。其实我知道妈妈心里是有失望的。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或许母女之间,懂彼此之心,便是王壬泽写作当中质朴且打动读者的原因。
“自打我上初二以来,学习状态慢慢好多了,其实不管是好与不好,妈妈一直都陪在我身边,她平时会一直照顾我的生活起居,比如给我做饭,去校门口接我。”
这大概是全天下的母亲做得最平常不过的一件事了。可正是因为这份平凡与朴实,让母亲这个角色,在生活中熠熠生辉。
“你的妈妈在生活中是个什么样的人?”
“妈妈对自己和对别人都比较严格,做事情比较严谨。她对我的生活和学习都会要求严格,但并不是苛刻,她对我的培养是有自己的方法的……”对母亲娓娓道来地描述,似乎在这个年仅14岁的少女心里,已种下了独有的诠释母爱的种子。
王壬泽说,生活中的很多想法她都会与妈妈交流沟通,跟妈妈是无话不谈的;包括与同学、朋友之间怎样和谐地相处、某天有了高兴或不高兴的事,都会与妈妈分享等。
“母亲节,假如有一种愿望能在妈妈身上实现,你希望是什么?”
“希望妈妈身体健康,能一直陪伴我成长……”
尽管在王壬泽的言辞当中,对“母爱”没有用过多华丽的辞藻,但是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母爱最真实的体现。
90后姑娘迎来第一个母亲节
“感谢你,让我做你的妈妈”
阳光讯(记者梁萌文/图)女儿8个月零4天这一天,90后的倩姑娘辛苦却幸福地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母亲节。
初为人母,倩姑娘有喜有忧。孩子刚出生时,像许多新手妈妈一样,她不敢去抱女儿柔软的身体,生怕自己抱姿不正确对孩子造成伤害;女儿的一声咳嗽让她心乱如麻;第一次翻身、第一颗乳牙萌出,宝宝成长路上的重要标志,她都认真记录下来;当听到女儿喊出第一声“妈妈”时,倩姑娘直言心都要被融化了,喜悦、幸福,甚至有一种瞬间要泪奔的感觉……当然,也有让她感到抓狂的时候,宝宝出生后的前三个月频繁的哺乳,每天夜里至少两三次夜奶,让她休息不好;有时宝宝明明饿了却偏偏不好好吃奶,这个时候让大人更是无可奈何,焦急涌上心头,倩姑娘体验到了当母亲的不易。
生宝宝时,倩姑娘经历了10多个小时的强烈阵痛,“阵痛的间隔时间从最初的半个小时一次到最后的两三分钟一次,医生隔一会就询问一次,我都说我能忍,我没有哭,我觉得我很坚强。”倩姑娘对临产前的情景还记忆犹新,对自己的坚强满是骄傲。年9月6日凌晨4点28分,医生将她推进了产房,5点06分,孩子出生了。整个生产过程非常顺利。“我感觉生孩子也没有想象中的可怕,谢谢宝宝,也许是宝宝给了我力量吧。”
宝宝翻身了、宝宝笑了、宝宝出第一颗乳牙了、宝宝会坐了……每天看到宝宝有一点点小小的变化,都能让倩姑娘高兴上一阵子。在孩子5个月零11天的时侯,女儿突然喊出了第一声“妈妈”,这让倩姑娘感到惊喜,“没想到孩子才5个多月就会喊妈妈了,我的心都要被融化了。”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爆发时,倩姑娘更是小心地呵护着孩子,两个多月没有踏出家门半步,认真地做着疫情防护,她说孩子的到来让她多了一份责任感,“我要保护好她。”
“现在互联网发达,在各种育儿APP和妈妈交流群中,我吸取了不少育儿知识。现在女儿8个月了,跟宝宝在一起,也是我成长学习的过程,学着怎么照顾、陪伴她,努力给她更好的生活。”看着身边的这个小精灵,倩姑娘突然意识到自己也要过母亲节了,她温柔地对着懵懂的女儿说:“感谢你,让我做你的妈妈。”
80后娜娜
报喜不报忧是她和母亲的常态
阳光讯(记者杜丽芳)昨日,又是一年一度的母亲节,离家已有17个年头的娜娜又犯了难,该给妈妈准备什么礼物?想来想去,她还是像往年一样,给妈妈订了一束花。
“每到这个节日,就恨不得自己能马上回到妈妈身边,哪怕是坐在妈妈身旁一句话不说,我现在都觉得是一种奢望。”娜娜告诉记者,远离家乡,求学、成家、立业,离妈妈越来越远,有很多年轻人也许和娜娜一样,有着同样的苦楚。
17年前,80后娜娜就读于西安一所高校,大学毕业后,家里人给她安排好工作等她回河南老家,那时的她却丝毫不顾家人的反对,一心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跟同学一起到广州、北京等地方打工,辗转几个城市后,最后选择在西安扎根安家。
年的夏天,娜娜和丈夫在北京工作,正怀孕的她每次都是自己挺着大肚子去体检,一次倒完公交坐地铁,地铁里的电梯突然停了,她只好走出站口,“那一站里面刚好有个电梯特别长,走了一半我就开始浑身不舒服了,再加上天热,差点晕倒”,那时眼泪唰的一下就流出来了。说到这里,娜娜眼眶湿了一圈,她说,她一直是个很坚强的女孩,那是她离家这些年来最难受的一次,就在那一刻,她彻底明白了,当初妈妈为什么竭力反对她到外地工作,后悔当时的年幼无知。
娜娜告诉记者,她和她妈妈完全是一模一样的两个人,都不爱表达自己,有什么事都是自己扛着,不想给对方增加烦恼。她们之间的交流最多的就是:“在干什么?吃了饭没有?早点休息,明天还要上班。”“家里都好着呢,你在外面照顾好自己”“我给你寄点花生、粉条吧’”虽然这些话反反复复一遍遍地说,却也是妈妈对女儿最深的爱。
眼看母亲的年龄越来越大,脸上的皱纹越来越深,不能时刻守在妈妈身边成了娜娜人生最大的遗憾。她说,将来自己的女儿,无论如何都不会让她再走自己的路。现在,娜娜尽量多抽时间给自己的妈妈打电话,趁孩子放寒暑假的时候回去看望一下老人。在这个母亲节,借着《阳光报》平台,她想对妈妈说一句:“妈妈,我很想您,爱您”。
80后妈妈
“孩子是我与母亲情感的纽带”
阳光讯(记者侯菲文/图)女子本柔弱,为母则刚强。这句话用来形容80后妈妈丁女士是再合适不过了。在没有孩子之前,可以用五指不沾阳春水来形容她,吃水果都是奶奶去皮、切成块送到嘴边。有了孩子之后,自己仿佛成了游戏里的战士,不停地打怪,不停地闯关,而且不容有一丝丝失误。她为了保胎,在床上躺了三个月,孕吐一直到生。孩子出生后,夜里两小时喂一次奶,睡整夜觉是那段时间最奢侈的事。用她的话说,有了孩子,真正体会到了当妈的不容易,因此她与母亲的联系也更加频繁。
丁女士年出生,年结婚,年初发现自己怀孕了。然而因为体质的原因,她不得不减少运动量,卧床保胎,这一躺就是三个月。除此之外,孕吐也越来越严重,怀孕10个月,吃得最多的是凉皮。她告诉记者,有一次特别想吃麻婆豆腐,结果刚吃完就开始吐,一连吐了三次。最严重的一次,由于吐得多了,胃酸腐蚀到食道,导致有点吐血丝。
经历了10月怀胎,年底,女儿出生了。“第一眼看到女儿,并没有什么感情,感觉是陌生的,而且有点厌烦。”丁女士告诉记者,那段时间自己可能有点抑郁。但好在丈夫百般呵护,几个月后,她的心情好转了,有时看到熟睡中的女儿,自己会情不自禁地笑出来,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会趁孩子睡觉时,拍各种照片,现在手机里全是女儿的照片”说这话时丁女士看了一下旁边的女儿,满眼全是温柔,笑容也不自觉地爬上了她的嘴角。
有了孩子,体会到了当妈的艰辛之后,丁女士跟母亲之间的联系更加频繁了。她的母亲在西安住不习惯,一直住在老家。丁女士隔一两天就带着女儿跟母亲视频聊天。丁女士的母亲是当地有名的主持人,能歌善舞,多才多艺,因为性格好,也结交了许多朋友。退休之后,经常跟朋友出去旅游,在外人看来她一直很潇洒,很开心。但丁女士告诉记者,有一次她从老家回西安,她妈妈一直站在门口目送她。她回头看到母亲孤单的身影,心里说不出的难受。身为人母后,才真正体会到了母亲的不容易,才明白每次出门时母亲站在门口的目光。说到这里,丁女士揉了揉孩子的头发,然后告诉记者,母亲节将至,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妈妈永远身体健康,平平安安。
原标题:《“感谢你,让我做你的妈妈”——阳光报母亲节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