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过的不要,感染过新冠的求职者为何被

“急招分拣员”,“日结元/天”,“4月1日以后阳过的不要”,“没有进过方舱”。近日社交平台中流传着这样的招聘信息,无疑给既往感染新冠肺炎的求职者造成困难。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实际的招聘中,“阳过”的应聘者在找工作中的确遇到了不少阻力。究竟有哪些用人单位在设限,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近日,第一财经记者拨打了多家物流、生鲜电商、商超企业的招聘电话。部分物流、商超企业对记者表示,对于近两个月感染过新冠肺炎的人员,不影响正常录用。但也有大型生鲜电商平台、物流企业对阳性治愈者关上招聘的大门。

生鲜电商平台:“阳过的”会带来麻烦?

一位负责大型生鲜电商平台上海区域直招的人力经理明确告诉记者,对于过去3个月内曾经阳性的人员,不能提供工作机会。记者联系到另一家大型生鲜电商的招聘人员,对方的要求更严格,表示只要是“阳过”的,无论几个月以前,目前都无法录用。

上述生鲜平台的人力经理称,拒绝3个月内的新冠感染者,主要是出于监管压力。

一位生鲜电商站点的站长表示,目前站点的确不聘用康复阳性感染者。虽然他很同情找不到工作的康复阳性感染者,但郑重其事地分析下来,他觉得还是尽量避免为好。

“比如有一位康复阳性感染者在店里分拣订单,再传给快递小哥,然后传给用户,他每天要经过大量的订单。虽然复阳造成感染的几率很小,但只要出现一例,谁能背得起这个责任?”这位站长说。

还有不少人抱有类似的看法,在记者与多位生鲜电商站长们、配送员的交流中,他们都流露出对于阳性治愈者“复阳”的担忧,这也是他们不接受阳性治愈者的主要原因。“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分拣员、派送员经手的商品很多,要是流调起来工作量会非常大”,“我们站点每天流水二三十万元,(阳性治愈者)复阳了难以承担后果。”多名生鲜电商平台的从业人员对记者表示。

他们认为这样做合情合理,甚至是一种“负责任”的做法。

记者了解到,目前上述站点所在街道没提过什么要求,而平时站点接触比较多的部门是上海市商务委员会,通常会来抽查站点员工的核酸检测情况。

对于是否会限制阳性治愈者入职的情况,上海市商务委电子商务科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回应表示,“我们不会检查企业员工是否阳性,也不允许这种歧视行为存在。”

该工作人员还介绍,他本人上周五在检查站点的时候,也发现了歧视康复阳性感染者求职的情况,并在现场进行了纠正。“这种歧视的行为还是源于企业对利益的考量。”该工作人员说。

歧视在多个行业存在

在物流企业方面,一家位于奉贤的物流企业在58同城网站发布了招聘分拣员的信息,记者在招聘页面注意到,上面并未列出未感染新冠肺炎的相关要求,但记者进一步联系到该企业的招聘人员,对方则表示,招聘分拣员不考虑今年感染过新冠的求职者。记者进一步询问该企业是否有其他岗位可以应聘,该招聘人员表示没有其他岗位可以提供给阳性治愈者。

一位家在上海的市民张敏对记者表示,家里保姆所在的家政公司有明确规定,不会招聘曾“阳过”的员工。记者致电多家家政服务平台,在询问保姆与家政满足条件时,平台方面均表示员工满足“未曾阳过、三天两检”的要求。

记者查阅多家招聘平台,目前对于用工情况大多不会明确拒绝”阳过“案例,但会做健康宝行程码正常、两针疫苗等要求。

一位招聘平台方面人士对记者表示,“拒收‘阳过’员工属于歧视条款,平台不可以明确这样标注,真正转到企业端会出现哪些细节要求,则多是具体案例具体分析。”

如何缓解“阳过”的焦虑

在7月11日举行的上海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就有康复阳性感染者在求职过程中因被歧视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尹欣表示,上海市各部门、各单位都应该按照法律法规相关要求,一视同仁地对待新冠阳性康复者,不得歧视。

尹欣在上述发布会上表示,根据就业促进法、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除经医学鉴定,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治愈前或者排除传染嫌疑前,不得从事按相关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以外,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

对于新冠出院和解除医学观察的人员到底有没有风险的问题,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胡必杰今年4月曾在上海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于这个问题,两年前就受到医学界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jiong.net/zdxfyzz/999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