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新冠肺炎遗体解剖主刀人刘良打破常规救

白癜风脱色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06078.html

对话背景:

2月16日凌晨3时许,全国第1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遗体解剖医院完成,并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下午18点45分,全国第2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遗体解医院顺利完成,这两具解剖病理目前已被送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病理学专家刘良教授团队承担了这两次解剖任务。

而早在近一个月前,刘良教授就开始通过媒体呼吁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尸检。昨日的两例解剖前后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为什么病理解剖在死亡过千后才出现首例?是什么让遗体解剖任务如此难以推行?病理解剖有什么其他研究手段无法取代的意义?最大的难点是什么?法医这个群体在对抗疫情的过程中承担什么样的角色?

带着以上问题,我们采访了刘良教授。

记者:

16日的两例解剖是怎样进行的?据我所知您之前一直在呼吁但没能成行,这次怎么会在这么短时间内取得进展?

刘良:

这次是打破常规,先行动,后下正式文。

前天晚上9点多突然接到金银潭张院长电话,说有一个可以做解剖的了。紧急安排团队人员医院。穿着厚厚令人呼吸困难的防护服,等到凌晨1点多开始尸检,3点50结束。回家自我隔离睡觉2个多小时,醒来后马上和团队小伙伴们总结尸检的流程上可以改善和提高的问题,还有后勤保障的问题,提交给湖北省原卫生厅的厅级干部阮小明主任。由他转达我们首例尸检存在的问题,及技术流程上可以进一步完善的地方,还有后勤保障的问题。11点医院张定宇院长的电话,又有一例需要尸检。紧急召集人员,医院,下午4左右尸检,6点半结束。浑身湿透,寒冷,急着回家自我隔离,洗澡吃饭。

刘良教授(中)的三人团队

这次尸检得以这么快进行,得益于家属的同意,我们尸检前专门为他(她)们默哀,同时也得益于前天上午国家卫健委高效的紧急会议,基本上是特事特办的模式,救人要紧,在紧急出台文件的同时,医院口头通知,如果我们前期的疫情工作效率也是这样(虽然觉得有点仓促),那该多好!

一点体会和插曲,终于知道隔离防护服的厉害了。穿上不到10分钟,满头大汗,结果在干平时轻松可以干的活时,汗如雨下,呼吸困难,眼镜护目镜朦胧一片。像高原反应一样,第一例做到大半截,出现心慌头晕低血糖表现。一方面说明自己确实老了。但真的体会到医护人员的艰辛和付出。必须要向所有普普通通的一线医护战士致敬!

记者:

您当时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在何处、何时发出对新冠肺炎死亡患者进行尸检的呼吁?

刘良:

武汉市最初出现一例死亡案例时,还没有被诊断为新型冠状肺炎,只是说有这一可能性。北京的专家也过来了,当时想委托他做尸检,但死者家属不同意。在这一过程中,武汉市卫健委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的法医病理学教研室主任任亮联系过。任亮也告诉我有这样一个死者,我们认为尸检值得做,但当时并不知道病情这么严重。但由于家属不愿意做,所以尸检没有做成。后来因为武汉封城,又出现了几例死亡案例,我认为尸检是很有必要的,希望在病理形态学上分析是否和非典肺炎一样,如果不是,那可能就是一种新的疾病。所以我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jiong.net/zdxfyzz/995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