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冀连梅(医院药房主任)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组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聋哑学校中,70%的宝贝是由于儿时用药不当而造成聋哑的。据20世纪90年代的一项统计显示:我国聋哑宝贝达万人,药物致聋占60%,约万人,并且以每年2~4万人的速度在递增。实际上,多数用药问题并不是药物本身质量不过关,而是由于选择或者使用药物不当造成的。滥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将增加抗生素耐药的概率宝贝感冒发烧,家长们首先担心发展成肺炎,于是给他们随意使用抗生素预防肺炎。事实上,感冒发烧没那么容易就发展成肺炎。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细菌性肺炎,但不能预防肺炎,预防肺炎可以考虑接种肺炎疫苗。滥用抗生素将增加抗生素耐药的概率,导致宝贝一旦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时,抗生素不再起作用。对于抗生素的使用,还有一些误区①病好了立刻停用抗生素,没用够疗程也容易导致细菌耐药。②随意停用或频繁更换抗生素。抗生素治疗细菌性感染是个逐渐起效的过程,需要2~3天才能看出效果,并不是吃了一个剂量就能立竿见影,因此不要随意停用或频繁更换。③抗生素越新越好,医院就要求医生开三代头孢。事实上,抗生素没有谁比谁更厉害一说,不同的感染部位的致病菌不同,因此不同的抗生素针对不同的致病菌。比如皮肤软组织感染,一代的头孢就很有效。不该给药的时候乱用药发烧就赶紧吃药是错误的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宝贝发烧了,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就是赶紧吃药,其实这是错误的。发烧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是人体在调动免疫系统来对抗感染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症状。体温的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成正比,个人的体质不同,体温调节的敏感度也会不同。绝大多数情况下,发烧是由于感冒、耳部感染或者支气管感染等引起的。这里说的“感染”可能是病毒感染,也可能是细菌等其他病原体感染。使用退烧药只是缓解发烧的症状,不能清除引起发烧的感染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治标不治本”。对于大多数3个月以上的宝贝而言,发烧本身并不危险,也不会烧坏脑袋。因此,只要他们腋下温度在38.5℃以下,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好,玩耍等活动不受影响,就没有必要使用药物退烧,可以先为宝贝物理降温试试。对激素类药物持排斥心理只有长期大剂量口服激素或者注射激素,才会产生副作用“激素”二字常让人联想到“性早熟”、“内分泌失调”等,家长们本能地选择回避,唯恐用药后对宝贝产生抑制生长等副作用。其实,作为外用药的激素药膏并不存在上述家长联想到的副作用,通常只有长期大剂量口服激素或者注射激素,才会产生累及内分泌系统而抑制生长的副作用。例如在治疗中、重度湿疹时,外用激素药膏是首选。外用激素长期使用的不良反应仅局限于皮肤,最严重的副作用是激素依赖性皮炎,而产生这类严重副作用的前提也是长期、大剂量滥用强效激素药膏,而短期使用弱效激素药膏只可能会出现皮肤变薄和色素沉着等副作用。宝贝湿疹外用激素药膏的使用要遵循以下5条原则第一,治疗时尽可能选用弱效的药膏。除非是控制中、重度湿疹的急性发作,此时可以选用稍微强效的激素药膏短期使用,一旦急性期症状控制住了,再换成弱效的激素药膏维持治疗。第二,激素类药膏一般每日涂抹仅需1~2次,涂的次数不能太多。如果湿疹症状比较轻,一天涂一次就能达到止痒和消退红疹的目的,那就应该只涂一次,如果症状控制不理想,最多一天涂两次。这类药膏维持疗效的时间都比较长,如果涂的次数过多,不仅不会大幅度增加疗效,反而会增加出现副作用的风险。第三,全身涂抹时,使用面积尽量不要超过体表面积的1/3。全身大面积涂抹会增加副作用的风险,同时,如果是全身大面积爆发湿疹,应考虑食物过敏等因素,要查找出原因并加以避免。第四,激素药膏的使用时间要严格遵医嘱使用。家庭自行护理湿疹时,激素药膏使用时间以5~7天为宜,若7天后湿疹症状没有改善,要及时看医生评价病情和调整用药。在医生的指导下,激素药膏的使用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要严格遵医嘱使用。第五,每种药膏之间涂抹的时间要间隔半小时以上。如果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膏,每种药膏之间涂抹的时间要间隔半小时以上。例如用激素药膏尤卓尔的同时也需要使用抗感染的药膏百多邦,二者就要间隔半小时涂抹。给4岁以下宝贝使用复方感冒药感冒属于病毒性感染,可以自愈,吃不吃感冒药都不会缩短感冒的病程。欧美等发达国家目前不推荐给4岁以下儿童使用复方感冒药目前更有呼声建议把不推荐的年龄扩大到6岁。美国曾经有多名儿童由于过量服用复方感冒药死亡的报道,因此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下令撤回市场上所有用于两岁以下儿童的复方感冒药,也就是说禁止两岁以下儿童服用复方感冒药。现在,美国药店里出售的儿童复方感冒药的说明书上都标注了限制使用的年龄段:两岁以下禁用,4岁以下不推荐使用,4~6岁之间的儿童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只有6岁以上的儿童才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使用。中成药也会有副作用,只不过多数没有在药品说明书里标注而已可能有家长会因此认为西药副作用大,中成药天然,没有副作用,所以选感冒药时,倾向于去选中成药。其实这样的做法也并不完全正确。中成药也会有副作用,只不过多数没有在药品说明书里标注而已。另外,有一些药,尽管声称自己是中药,拿到的药品上市许可证是中药的批准文号,但它配方里却可能含有西药的成分,对这类药尤其要当心。例如感冒灵颗粒和维C银翘片,它们的有效成分里面除了中药成分外,还同时含有西药的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和马来酸氯苯那敏,如果同时服用含这两种成分的其他感冒药的话,容易过量中毒。搞混药名,看错包装,弄错剂量《国家用药错误报告项目》统计显示,将近1/4的用药错误因搞混药名所致。例如,用于宝贝退烧的泰诺林和用于宝贝感冒症状的泰诺。现在不主张给宝贝使用复方感冒药,因为宝贝感冒多由病毒引起,只需用退烧药将体温控制在38.5℃以下,一般5~7天就可自愈。对于宝贝高烧不退,我们一般建议使用泰诺林,如果搞混药名选了泰诺,则可能烧没退下来,反倒给宝贝带来嗜睡、食欲不振等副作用,不利于恢复体力,反而使病程延长。给宝贝用药前切记仔细核对药品包装相似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同一家药厂生产的不同药品。例如,宝贝常用药泰诺林滴剂、美林滴剂和艾畅滴剂,是同一个药厂生产的3种不同药品,但最近它们的外包装越做越像,不仅尺寸大小相似,连颜色都趋于一致。所以,家长也需要格外小心,给宝贝用药前切记仔细核对药品名称,必要时找人核对,以免拿错药、用错药。药品有不同的剂量单位,一定要仔细识别药品有不同的剂量单位,比如毫升(mL)、毫克(mg)等。有的时候,一些医生还喜欢用简写,这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在此提醒家长们一定要仔细识别。例如,抗过敏的西替利嗪滴剂,两岁以下宝贝每次用的剂量是0.25毫升(相当于2.5毫克),有些医生喜欢写2.5毫克,如果把这里的2.5毫克错看成2.5毫升,那给孩子服用的量就达到中毒量了,严重者会导致宝贝死亡,美国就曾报道过这样的例子。不要随意为宝贝使用“丙种球蛋白”仅用于某些严重疾病的治疗丙种球蛋白属于血液来源的生物制品,是很容易导致严重过敏反应的一类药品。临床上对它的使用非常严格,仅用于某些严重疾病的治疗,例如免疫缺陷病、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感染以及败血症等。给身体健康的宝贝应用任何诸如“丙种球蛋白”之类的免疫增强药物,都会扰乱宝贝正常的免疫功能发育,不但不能防病,反而会抑制宝贝自身的免疫功能,或引发宝贝出现新的免疫紊乱性疾病,因此不要轻易给有正常免疫功能的宝贝服用这类生物制品。切忌几种药同时吃,中西药混吃应尽量避免多种药物同时服用很多家长都以为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于是中药加西药,多种药一起服。事实上,无论中药还是西药,绝大多数药物进入体内要经由肝脏代谢灭活、肾脏排泄清除。由于宝贝的肝肾功能还不健全,应尽量避免多种药物同时服用,以免造成肝肾损伤。如果病情需要多药同服,也应该知道如何正确服用。例如,当需要中药和西药同服时,我们一般建议两种药物至少间隔1个小时服用。应注意避免重复用药,加重不良反应再次强调,退烧用的对乙酰氨基酚成分同时存在于许多复方感冒药中,如退烧同时还服用复方感冒药,就可能导致服用对乙酰氨基酚过量,造成肝损伤。再比如抗过敏的马来酸氯苯那敏成分在很多复方感冒药里也存在,成分表里可能写的是氯苯那敏,如家长不知俗称的扑尔敏就是氯苯那敏,给宝贝服扑尔敏的同时也服含氯苯那敏的感冒药,易造成扑尔敏过量,导致宝贝昏睡不醒,严重可造成意识丧失。洋货一定好过国货?由于中国药品安全问题频出,导致家长们选择海淘药品,这里面其实存在很大的风险第一,由于语言障碍,很多家长无法了解海淘药品的真正用途和用法用量。比如“小蜜蜂”紫草膏,商家可能会夸大疗效,说成是可以吃的万用药膏,但实际上,它在美国只用于提神醒脑、缓解疲劳,仅限两岁以上人群使用,每天最多使用3~4次,两岁以下宝贝使用要咨询医生。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曾就它的口服补充剂发出过肝毒性的警告,因此外涂要避开溃破的皮肤才不会有肝毒性。第二,由于对网上商家缺乏监管,很难保证海淘药品质量,也很难及时获得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如有人海淘了缓解出牙不适的药膏,成分列表里标明含苯佐卡因。事实上,此成分可能会引起严重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所以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和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都发出过警告:不要给两岁以下幼儿使用含苯佐卡因成分的药膏,应选择牙胶或用手指按摩牙床缓解宝贝出牙不适。“敬告各位友媒,请尊重作者及妈咪宝贝传媒版权,原创文章请勿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得到同意后方可转载,并在明显处注明文出自妈咪宝贝传媒。更多精彩北京治疗白癜风术大概多少钱啊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