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是声音的通道,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
外耳,是从人体外部看见的耳朵部分,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中耳,由鼓膜、中耳腔和听骨链组成,通过中耳把声波传送到内耳。
内耳,是位于颞骨岩部内的一系列管道腔。
中耳炎,是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
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为非化脓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为化脓性中耳炎。
耳痛、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耳内闷胀感或闭塞感、耳鸣,为中耳炎的常见临床表现。
耳痛,可向同侧头部或牙齿放射。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加重,耳痛剧烈者夜不能眠,烦躁不安。
流脓,一般为黏液、黏脓或纯脓性,有时伴有异臭味。
当头部运动、打呵欠或擤鼻时可闻及流水声、“劈啪”声、嗡嗡声等。
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儿童是各型中耳炎的好发人群,常发生于8岁以下儿童。
儿童难以描述耳痛、耳闷或听力下降等表现,临床上常易漏诊和误诊,家属也容易忽视。对儿童中耳炎的认识和科普,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儿童得中耳炎的听力表现为:看电视的声音过响、对父母的呼唤不理睬,对声音反应不敏感、听话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如单耳患病,可长期不被察觉,而在体检时才被发现。
如何预防中耳炎?
小心耳朵进水
在洗头时、洗澡时用耳塞或棉球塞住耳朵,游泳时戴耳塞以免耳朵进水。
避免擤(xǐng)鼻涕
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可将鼻涕轻轻地吸入鼻后部,再经口腔吐出。
预防感冒
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引起中耳炎。对于儿童来说,感冒时要观察有无耳痛、流脓表现。
纠正错误游泳
游泳时一定要用嘴巴吸气,不要让水进入鼻咽部,否则水会通过鼻咽部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有中耳炎病史的人要避免游泳,或者游泳时佩戴耳塞,尽量不潜水;选择水质干净的泳池,防止水中细菌过多引发中耳炎。
小心急性传染
脑膜炎、中毒性菌痢、肺炎、流感等,细菌进入鼻咽部或通过血液引起的感染病,都会引起中耳炎。
保护鼻咽部
鼻咽部,如果发生了病变,例如鼻窦炎、扁桃体炎等,都会并发中耳炎,平日要做好鼻咽部的防护。
不要太大分贝
电视声音太大,长时间用耳机听摇滚类的大分贝音乐,都容易引起慢性中耳炎。
远离吸烟
吸烟及吸二手烟,会使给内耳供应血液的微动脉发生硬化,造成内耳供血不足,严重影响听力。
婴孩需关照
婴幼儿仰卧位吃奶,奶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