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记者周治涛通讯员李琼黄梦为
抗击非冠肺炎疫情,人人有责,对武汉市民而言,坚守家中自我隔离就是对疫情防控最好的支援。在洪山区社区基层,却有一群特殊的女性,她们坚守岗位,为疫情防控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火墙。据统计,当前洪山战“疫”一线,社区在编在岗工作人员总计人,其中女性人,占比达到80%以上,更有数千名女性志愿者,主动申请坚守一线,她们用柔弱肩膀撑起了疫情防控工作大梁,是当之无愧的“半边天”。
“活字典”梅旭红:一个笔记本写满困难老人信息
左臂戴着红袖章,右手拿着小喇叭,胸前斜挎一个帆布包,手里的电话响不停。在和平街保利城社区志愿者工作站门口,每天早上都会碰到梅旭红。
梅旭红热情心细,被居民称为“活字典”。在梅旭红随身携带的包里,装着一个记事本,上面记着52名独居或空巢老人的信息:王婆婆有基础病,张爹爹平时吃什么药,李奶奶在外地孩子的紧急联系电话……这52个人是梅旭红在社区摸排后整理记录的志愿服务对象。
“活字典”梅旭红
有一天,1栋的一位爹爹在家里咳得厉害,咳嗽声把这一整栋楼的人吓得胆战心惊。居民打电话给社区,梅大姐拿着温度计就上了门,一量体温,没发烧,爹爹放了心,整栋楼居民也安心了。
自女儿在武汉工作成家后,58岁的梅旭红就和退了休的老伴从老家广水来到武汉,和女儿一起生活,帮着带孩子。她当志愿者参加社区助老,女儿一开始有顾虑。“病虽然会传染,但我会做好防护。那些独居老人没菜吃、没药吃可怎么办?”女儿知道妈妈的为人,也懂妈妈的心,转而也开始支持她的工作。
梅旭红的老伴是名老党员,他也坚定地支持妻子:家里的事我来做。每次梅旭红出门,他都会帮着清好物品,帮她戴好口罩,目送她下楼;梅旭红从外面回来,他就迎在门口做好消毒清洁。“如果我没有慢性病,我也报名,和你一起去做志愿者。”
“老管家”陈小兰:年过七旬站岗值班不放松
“今天天气很好,可以打开窗户通风,注意保持家里的卫生。”每天一大早,洪山区梨园街鹏程社区公安宿舍小区楼下,一位老人正对着楼上的居民喊话。
老人名叫陈小兰,是公安宿舍小区居民,同时也是一名社区义务管家。该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两栋楼共户居民,无物业管理,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在陈小兰等志愿者的带领下,社区管理有条不紊,社区居民一直和睦相处。
“老管家”陈小兰
疫情爆发以来,鹏程社区公安宿舍小区居民因为年龄普遍偏大,社会信息相对封闭,看到朝夕相处的邻居发热并被确诊,年过七旬的陈婆婆再也坐不住了。她主动向社区请缨,报名参加小区的防疫工作。
自大年初八起,陈婆婆便坚持在小区的大门口站岗值班,为进出人员测量体温。每天围着小区走两遍,巡查小区防疫情况。得空时,还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