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期,除了学习,孩子更该学些什么

文/橘子(文章原创,欢迎各位分享转发)

年的春节,注定是不平凡的一个春节。新型冠状病毒所引发的肺炎,让春节失去了往年的热闹,让各行各业都打乱了原本正常的节奏。直到今日,很多企业没法开工,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全国不能正常开学的学生们了。

根据教育部下发的“听课不听学”指示,各地都忙忙碌碌的制定线上学习的方案,以便孩子们能在家里也能学有所获,不把功课落下,效果如何呢?

昨天,和一个家长聊了很长的电话,她向我抱怨:“老师,我希望你和我们家孩子聊聊,最近网上学习的任务太少了,每天20分钟,根本学不到个什么,让刷题不刷,都快小升初了,考不到个好初中怎么办呀!我们太着急了,可他自己却如此的冷静,天天抱着个课外书在看,要么成天就操心疫情情况又怎么样了?哪里又有个什么新闻?”

她的苦恼应该也代表了很多家长的不安。但其实我想说的是,她家孩子在班里一直是第一第二,尤其是作文,完全超越一个小学生的水平,这是得益于什么呢,我想和他的心态和努力都是分不开的。我能理解做父母的忧心,但也更想告诉大家,停课不停学,除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课本知识,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值得孩子学习,而当下这个特殊的时期,正是学习的好时机。

那么,除了专业文化知识的学习,在这场无声的战役之中,孩子们更该去学习的又是什么呢?

1.疫情之下的民族精神

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做过关于民族精神的手抄报,写过关于民族精神的作文吧,或许还绞尽脑汁写不出来,还寻求爸爸妈妈的帮助了,可家长也说不准民族精神到底是什么,或者要如何给孩子讲清楚。我想,现在就是最好的教育机会。

义务教育各科教学大纲中都有共同的一项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孩子爱国情怀和思想的教育。我们常让孩子去体会精忠报国的抗金英雄岳飞的刚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的无畏,感受抗倭名将戚继光、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伟大……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位卑不敢忘忧国。——陆游

这些名言历历在心。

这些伟大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就是我们在长期历史进程中积淀形成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正是这无数可敬的爱国英雄,才使得我们始终不曾被任何一个侵略者所灭亡。

我们向他们致敬!但这种民族精神不只存在于历史,更在每一个孩子所能接触到的当下。如果那些历史他们不能理解,当下和新冠状病毒所引起的肺炎抗争的无数英雄就是最好的教育素材。

从疫情一开始,就奋战在一线钟南山院士,继非典之后,这次的抗议行动中,依然冲在最前面。他告诉别人“能不去武汉的人都别去,能不出武汉的人都别出”,但他自己却是最早冲进武汉人。已经60多岁高龄的他,在采访中,不禁潸然泪下。熊红作为一名援鄂医疗队队员,一直奋斗在抗疫一线——医院。在接到抽调通知后,她毅然写下请战书,为了方便工作,她和其她护士姐妹们毅然剪掉了一头飘逸的青丝。43岁的肺病科主任张传名,它不仅仅是入党积极分子,还是两个孩子的父亲。看到小儿子刚满15个月,除夕晚上接到去武汉支援的通知,他便立刻取消了回老家的决定,走上了前线。68岁的郏县冢头镇北街村党支部委员、村医姚留记天天坚守在疫情防控点,2月24日12点多匆匆站着吃了几口饭,又走上了岗位。但生命却永远停在了这一天。身边的人无不受感动,一个快70岁的人,跟年轻人一样,在村里跑前跑后,从没喊过累。

鲁迅先生曾经在《且介亭杂文》中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讲过一句话: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一切探索救国救民的先辈们是中国的脊梁,伟大的抗战英雄们是中国的脊梁,而我们,必将成为新世纪复兴中华民族的脊梁!

放下牵挂的家人,逆行而上,向险而行的白衣战士、人民警察、领导干部、各界志愿者们,偷偷为工作人员送去口罩蔬菜的各界爱心人士们,不正是这种为民请命、埋头苦干的人吗?

这些,大概是教科书上所看不到的,却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教育素材了。

2.保护自己,敬畏生命

我们平日作文中常会写到一个类似的话题:学习诚可贵,生命价更高,班会课的生命安全教育也永远是一项重要课题。平日里太平安康的盛世之下,似乎感触总不会特别深刻,但是在这个春节期间,在新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之下,我想,再没有什么比健康对我们更有价值了。

看到过这样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如果人生是一连串的数字,生命健康就相当于是数字“1”,其他的诸如金钱、学习、幸福、情绪、家庭等等东西就相当于数字“0”,当这个“1”存在了,后面的一切东西才会有意义,而当“1”不在了,后面有再多的“0”,都已经失去了意义。

这一个月,网上的信息量似乎是前所未有的大。看过了很多旷无人烟的街道,医院里的人满为患,看过了很多病床前的生离死别,看过了很多留恋与甘心。网上每一天刷新的新增病例数成了最近最让人触目惊心的数字。我可以想象得到身处于重“灾”区的武汉人民的挣扎与渴望。

可同样,我又想起了一些事。平日里,有些孩子会因为被老师收了手机,一时激愤,选择跳楼结束了生命;有些孩子为了追求华而不实的东西不惜付出更可贵的东西;有些青春期的孩子也会因懵懂的爱恨情仇做出过分的举动……这一切都如一把把锋刃,想来芒刺在背。

不经历过黑暗,就不知光明的可贵。我想,在这次苦难之中,除了学习,我们最该让孩子去学习和明白的,就是对生命的的敬畏,学习敬畏生命,保护自己。

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上,无论大人小孩,都不可避免地会面对各种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人人都为了各种目标,疲于奔命,用青春和健康做赌注,仔细想想,真是得不偿失。有那么一个瞬间,总会觉得生命黯然无光,生活没有了意义。孰不知,一切都会过去,黎明总会到来。

我想那些被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人民,大病之后,定会犹死而复生,更加珍惜生命,珍惜健康,那些在苦难的魔抓下被捞回来的大人小孩们,在以后遇到任何困难,当和生命和健康比较时,都能坦然处之了。

生命值得敬畏,我们需要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更是与这个世界相处的能力和资本,那么,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

3.“阅读”启迪智慧

《我的阅读观》中有这样一句话:

人的精神可以因阅读而蓬勃葱茏,气象万千。阅读的意义在于它在超越世俗生活的层面上搭建起精神生活的世界,在大地上生活的人类,若只是为生存奔波,而不能在精神上仰望星空,灵魂就会逐渐被尘埃蒙蔽。

读书是塑造和影响孩子精神生活的主要方式,是孩子获取知识的有一个途径。平日里忙于各科目的学习,孩子们可能没有那么多的阅读时间,但是最近疫情期间,无法出门,便拥有了大把可以自我掌控的阅读时间。除了课内的人物之外,父母也应该引导孩子把更多的时间花在阅读之上,学会阅读。

读经典,读故事,对孩子的认知和意识都是具有很大影响的,广泛的涉猎,能成为孩子学习哭上的助力。美国著名的管理大师德鲁克从年轻时候开始,每三年就要去要挑战一个自己未知的新领域,他讲过:阅读的目的不在于成为那个领域的专家,但是要能理解和分析发生在那个领域内的事。对孩子也是一样,知识多了,便能更好的融会贯通。

鲁迅先生讲过: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实际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因此,阅读也不仅限于课本,我们还要教会孩子的,是去阅读生活。陶行知说过:

活书是活的知识之宝库,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都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雨雪、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宝库便是活的书。

在当下的情境中,最不缺的就是素材。每一天每个城市都会发生很多事情,包括停课停业在家的生活和以前正常的生活也是差距很大的,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部活书,用心去感受周围的变化。

对于有心的孩子来说,他会静静的阅读当下的世界,去观察、分析和记录,把这一切归纳在他们的素材库之中。但是大多数孩子,意识不到这一点,除了影响到自己的事,对身边的实践和社会发生的点滴,做不到去观察和感觉,“有心”和“无意”之间差别就是卓越和平庸。

那么,作为家长,便要有意识的教孩子去学习这种阅读的技能,培养他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我想,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首先便应该是去教育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今后扎根于社会的基础。良好行为思想的形成,对孩子将来的成长将起到莫大的作用。父母应该看到,不该只追求片面的成绩,而更该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jiong.net/zdxfyzz/1054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