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军表示,即便接受血浆抗体治疗,也有15%的患者可能没有效果,但现在没有特效药,“血浆治疗是简易、安全、可能有效的办法,注射了以后抗体高了,靠自身的免疫杀死病毒,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这是能使病人恢复的办法”。
2月13日晚间,中国医药集团下属公司中国生物宣布:在武汉地区实施了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采集,已成功制备出用于临床治疗的特免血浆,目前超过10名危重病人接受了新冠特免血浆治疗,患者接受治疗12至24小时后,实验室检测主要炎症指标明显下降,淋巴细胞比例上升,血氧饱和度、病毒载量等重点指标全面向好,临床体征和症状明显好转。
同样是13日晚间,医院院长张定宇在湖北省新冠疫情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康复后的患者体内有大量的中和抗体来抵抗新冠病毒,呼吁康复期患者捐献血浆,共同拯救还在与病魔作斗争的病人。
两则消息一出,受困的新冠肺炎患者看到了一线曙光:血浆抗体治疗可以降低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
资本市场反应也尤为热烈,14日收盘,血制品概念股集体大涨,天坛生物(.SH)、卫光生物(.SZ)涨停,上海莱士(.SZ)涨幅超过7%,华兰生物(.SZ)、双林生物(.S)涨幅超过3%。
每人可采浆-毫升中国生物表示,已完成对部分康复者血浆的采集工作,开展新冠病毒特免血浆制品和特免球蛋白的制备。经过严格的血液生物安全性检测,病毒灭活,抗病毒活性检测等,已成功制备出用于临床治疗的特免血浆,在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国药集团武汉血液制品有限公司、武汉医院、武汉血液中心、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合作下,投入临床救治重症患者。
2月8日,首期医院开展了3名危重患者的新冠特免血浆治疗,医院治疗的危重病人超过了10人。
新冠特免血浆制品是由康复者捐献的含高效价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的血浆,经过病毒灭活处理,并对抗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多重病原微生物检测后制备而成,用于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治疗。
中国生物研发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冠病毒特免血浆的采集、制备和系列检测过程,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制备工艺成熟,所需时间短。
哈尔滨血液研究所所长、教授马军告诉经济观察网,血浆抗体治疗的技术已经有多年历史,在3年SARS的治疗中也用过,已经很成熟。在已经痊愈的新冠肺炎患者身上采浆,血浆中有抗新冠病毒抗体,也可能有多种综合性抗体,患者前期的症状越重,其抗体产生抗新冠病毒抗体越好。“经过分离血浆,再从血浆中分离出特异性抗体,再浓缩添加佐剂白蛋白制成纯抗新冠抗体,可输给重症新冠肺炎病人,有效率在60%-90%,这是在沒有特效药情况下的方法。”
“如果出院患者有抗新冠病毒抗体,每个人可以采浆-ml,最后混合多位出院患者的血浆,通过技术灭毒,得到综合抗体;再通过生物制剂的办法浓缩这些抗体,注射到重症患者体内。”马军说,具体的注射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万多重症患者截至2月13日24时,除港澳台外全国现有确诊病例例,其中重症病例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例。血浆抗体治疗,能成为现在一万多重症患者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吗?
2月14日,上海有28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其中有6名患者主动表示愿意捐献血浆,帮助更多患者。
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成员、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上海已经有一例患者正在准备用恢复期患者的血浆来进行治疗,详细方案已经制定完毕。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在市区门诊、金山本部两处都设置了出院患者的门诊随访,检测操作和血浆制备可以在随访时进行,等再过两个礼拜左右,刚刚治愈出院的患者身体已经完全康复,再请他们来捐献血浆。
马军表示,捐献-毫升血浆对人体没有伤害,但不是所有治愈的患者体内都有抗新冠病毒抗体,也就是说,不是所有治愈患者的血浆都可以用来生产抗体制剂。对于体内含有抗新冠病毒抗体的患者,治愈30天的时候是体内抗体浓度的峰值,“不过重症患者等不了30天,在病人恢复、病毒转阴后10-14天捐献,对捐献者和重症患者都比较好”。
医院的血液内科主任医师告诉经济观察网,血浆抗体治疗目前的可操作性不是太强,主要还是血浆的量不够,“现在治愈的人太少”,而且还要看产生的抗体浓度,以及抗体活性。
马军表示,即便接受血浆抗体治疗,也有15%的患者可能没有效果,但现在没有特效药,“血浆治疗是简易、安全、可能有效的办法,注射了以后抗体高了,靠自身的免疫杀死病毒,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这是能使病人恢复的办法”。
“生物制品灭活、灭毒以后,可以在较多病人身上使用”,不过如果要放开给所有重症患者,马军认为要通过伦理、做临床试验,先做少量病人,验证有效性后再来考虑。
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专家、医院副院长童朝晖也表示,目前已经在恢复性血浆的治疗中看出好的苗头,未来再做进一步的观察。
#抗击肺疫最前线#全网征集武汉“封城”,一纸不足百字的通告背负的是一座城市千万人口的日常生活,他们正在为抗击疫情付出巨大的代价。我们不想看到一座就此沉默的城市,我们期望每天都能看到、听到和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呼吸。
即日起,经济观察报全媒体推出“抗击肺疫最前线”话题征集,我们聚焦每一个个体,无论你身在何处、从事何种职业,如果你有关于疫情的线索和故事,或者是对于后续防疫工作的建议和呼吁,期待你的发声!
特别说明:如果你是医务工作者或家属,确诊/疑似病患者或家属,请在来信中注明,我们将有记者直接对接,以更加详尽了解#抗击肺疫最前线#的真实情况。
内容形式不限:文字信息不少于字,最长不超过字,图片、视频务必原创。
参与方式:
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