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每天最少记一味中药吴茱萸第43天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好 http://m.39.net/pf/bdfyy/

吴茱萸/WúZhūYú

FRUCTUSEVODIAE

上一期:坚持每天最少记一味中药—枳壳

别名:

吴萸、茶辣、辣子、臭辣子、吴椒、臭泡子

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药材类别:果实/种子类

性味:辛;苦;热;小毒。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大热,有小毒。

③《药性论》:味苦辛,大热,有毒。

归经:入肝、胃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太阴、少阴、厥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脾、胃、大肠、肾经。

入药部分:

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及毛脉吴茱萸未成熟的果实。

产地和分布:

1.吴茱萸:生长于低海拔向阳的疏林下或林缘旷地。分布于陕西、甘肃、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2.石虎:生于山坡草丛中。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

3.毛脉吴茱萸:生于村边路旁、山坡草丛中。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及贵州。

采收加工:

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杂质。

性状鉴别:

本品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直径2~5mm。表面暗黄绿色至褐色,粗糙,有多数点状突起或凹下的油点。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基部残留被有黄色茸毛的果梗。质硬而脆,横切面可见子房5室,每室有淡黄色种子1粒。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

饮片制吴茱萸

形如吴茱萸,表面棕褐色至暗褐色。

主治病证:

(1)中寒肝逆之头痛、吐涎沫。

(2)寒湿脚气肿痛,或上冲入腹之腹胀、困闷欲死。

(3)寒疝腹痛,经寒痛经。

(4)呕吐吞酸。

(5)虚寒腹痛泄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蓼实为之使。恶丹参、消石、白垩,畏紫石英。

②《本草蒙筌》:肠虚泄者尤忌。

③《纲目》:走气,动火,昏目,发疮。

④《本草经疏》:呕吐吞酸属胃火者不宜用;咳逆上气,非风寒外邪及冷痰宿水所致者不宜用;腹痛属血虚有火者不宜用;赤白下痢,因暑邪入于肠胃,而非酒食生冷、停滞积垢者不宜用;小肠疝气,非骤感寒邪及初发一、二次者不宜用;霍乱转筋,由于脾胃虚弱冒暑所致,而非寒湿生冷于犯肠胃者不宜用;一切阴虚之证及五脏六腑有热无寒之人,法所咸忌。

功效与作用

散寒止痛;疏肝下气;温中燥湿。主脘腹冷痛;厥阴头痛;疝痛;脚气肿痛;呕吐吞酸,寒湿泄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

①《本经》: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

②《别录》:主痰冷,腹内绞痛,诸冷实不消,中恶,心腹痛,逆气,利五脏。

③《药性论》:主心腹疾,积冷,心下结气,疰心痛;治霍乱转筋,胃中冷气,吐泻腹痛不可胜忍者;疗遍身顽痹,冷食不消,利大肠拥气。

④《本草拾遗》:杀恶虫毒,牙齿虫匿。

⑤《日华子本草》:健脾通关节。治腹痛,肾气,脚气,水肿,下产后余血。

⑥王好古:治痞满塞胸,咽膈不通,润肝燥脾。

⑦《纲目》:开郁化滞。治吞酸,蹶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血痢,喉舌口疮。

附方

①治肾气上哕,肾气自腹中起上筑于咽喉,逆气连属而不能吐,或至数十声,上下不得喘息:吴茱萸(醋炒)、橘皮、附子(去皮)各一两。为末,面糊丸,梧子大。每姜汤下七十丸。(《仁存堂经验方》)

②治醋心,每醋气上攻如酽醋:茱萸一合。水三盏,煎七分,顿服。纵浓,亦须强服。(《兵部手祭方》)

③治食已吞酸,胃气虚冷者:吴茱萸(汤泡七次,焙)、干姜(炮)等分。为末,汤服一钱。(《圣惠方》)

④治肝火:黄连六两,吴茱萸一两或半两。上为末,水丸或蒸饼丸。白汤下五十丸。(《丹溪心法》左金丸,一名回令丸)

⑤治呕而胸满,及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金匮要略》吴茱萸汤)

⑥治头风:吴茱萸三升。水五升,煮取三升,以绵拭发。根。(《干金翼方》)

⑦治痰饮头疼背寒,呕吐酸汁,数日伏枕不食,十日一发:吴茱萸(汤泡七次)、茯苓筹分。为末,炼蜜丸悟子大。每热水下五十丸,(《朱氏集验方》)

⑧治多年脾泄,老人多此,谓之水土同化:吴茱萸三钱。泡过,煎汁,入盐少许,通口服,盖茱萸能暖膀胱,水道既清,大肠自固,他药虽热,不能分解清浊也。(《仁存堂经验方》)

⑨治脾受湿气,泄利不止,米谷迟化,脐腹刺痛;小儿有疳气下痢,亦能治之:黄连(去须)、吴茱萸(去梗,炒)、白芍药各五两。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浓煎米饮下,空心日三服。(《局方》戊己丸)

⑩治脚气入腹,困闷欲死,腹胀:吴茱萸六升,木瓜两颗(切)。上二味,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进一服,或吐、或汗、或利、或大热闷,即瘥。(《千金方》苏长史茱萸汤)

Note:以下关于中药材吴茱萸的介绍内容整理自《中华草本》《中国药典》《全国中草药汇编》等资料,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不宜当做私自用药吴茱萸的参照,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故事

关于吴茱萸,民间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春秋战国时代,吴茱萸原生长在吴国,称为吴萸。有一年,吴国将吴萸作为贡品进献给楚国,楚王见了大为不悦,不听吴臣解释,将其赶了出去。幸亏楚国有位精通医道的朱大夫追去留下了吴萸,并种在自家的院子里。一日,楚王受寒而旧病复发,胃疼难忍,诸药无效。此时,朱大夫将吴萸煎汤治好了楚王的病。当楚王得知此事后,立即派人前往吴国道歉,并号召楚国广为种植吴萸。为了让人们永远记住朱大夫的功劳,楚王把吴萸更名为吴茱萸。

每一医案现推出每月送书活动啦!

猜一猜这味中药是什么?

请在留言处写下您的答案!

转载仅作观点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G中医视频教程免费送!

多本中医丛书免费送!

中医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jiong.net/zdxfyzl/522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