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变异的方向是传染性会越来越强,但毒性会越来越弱,重症率和致死率会越来越弱,未来,致死率可能会不到5%。
为早日战胜疫情,各地专家学者都在积极发挥自己的专业作用,用自身所学,为疫情防控奉献自己的一份力。以湖北省为例,省科技界各相关部门、各科研单位正加紧科技研发攻关,突出防控急需,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努力为一线防控治疗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挥部科研攻关组组织了省内在病毒学及流行病学等几个相关领域实力较强的团队,以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牵头,重点围绕“快速检测技术产品研发”、“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及临床诊治”、“抗病毒应急药物和疫苗”、“动物溯源研究”、“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研究”等5个方面启动了应急研究,以期尽快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因溯源,尽快揭示病原感染后引起炎症反应的机制和规律,尽快为疾病处置和药物研发提供基础,尽快形成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快速检测、应急救治的能力。
目前已有不少好消息传出。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刚研制出了用于研究的抗体检测试纸;同时,该所与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联合发现了在细胞层面上对新型冠状病毒(-nCoV)有较好抑制作用的雷米迪维或伦地西韦(Remdesivir,GS-)、氯喹(Chloroquine,Sigma-C)、利托那韦(Ritonavir)等三种“老药物”。其后续的临床使用,正在走相关程序报批。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宁琴也向大众传达出积极信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多数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教授邬堂春认为,当前最优先、最有效的防控策略仍是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考虑传染源、治疗有效性、病死率等,应支持鼓励轻、中度疑似病人在家隔离和治疗的建议,医院排长队候诊。
无数专家学者正夜以继日研究新型肺炎,早一日研究成功,我们就能早一日迎来胜利的曙光!春节已经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背靠国家和政府的积极引导,还有专家学者们勤恳研究作为支撑,我们一定能早日战胜疫情。
以下是1月29日午间的最新情况:
图片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