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朋友圈里看到最多的就是,“孩子发烧好几天了”、“医院人真是太多了”……
这波感冒来势确实凶猛,席卷全国,不仅孩子中招,不少大人也难能幸免。虽然冬季因为气温低、空气干燥,历来是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发季,但好多家长还是觉得今年流感格外凶猛。
新华社资料图
天津市疾控中心针对这种情况发布检测结果称,虽然近期流感活动度呈现上升趋势,并出现乙型流感病毒、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共同流行的情况,但对比往年疫情,此波动仍在正常范围内。
疫情大部分出现在学校和托幼机构。这些机构的孩子密集、年龄小,抵抗力差,更增大了传染病感染及传播的风险。
为更好地保护孩子们的身体健康,避免因为流感等感染性疾病影响孩子的身体,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特意发了一封致广大家长们的信,从几个方面提醒家长们如何预防孩子流感:
致孩子家长的一封信
你们好!
冬季历来是我市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发季,12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期。孩子是流感的易感人群,预防流感,家长们可以从下面这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日常如何预防孩子感染流感?
1.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外出,医院等公共场所回家后,饭前便后、触摸眼睛、鼻或口腔后要洗手;最好用洗手液或肥皂、香皂,流动水洗净。
2.勤通风:在空气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居住的房屋每天至少通风一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空气新鲜;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空气污浊的场所。
3.饮食平衡规律:教育孩子一日三餐规律进食,主食、蔬果和禽鱼肉蛋的比例为3:2:1,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4.注意保暖:要根据温度适时增减衣物;加强锻炼、保证睡眠。
温馨提示:别看上面这些事情说起来貌似非常容易,但其实没有多少人可以彻底执行,这次为了别得流感,真的要做起来啊!
如何教育孩子在托幼园所、
学校预防流感等传染病?
1.教育孩子避免接触发热伴有咳嗽或咽痛的同学;如果需要接触病人,请佩戴口罩;接触后,立即用肥皂或香皂洗手。
2.教育孩子如果有同学在班级内呕吐,应该及时告诉老师进行处置,不要在不戴口罩时接触呕吐物或照顾患病同学。
温馨提示:孩子热心是好事,但流感期间,家长们也要教会孩子如何科学地热心。
家庭如何护理已感染流感的患儿?
1.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清淡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
2.遵照医嘱按时服药。(这条真的很重要!药一旦吃起来,可千万别“两天打渔、三天晒网”,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不遵医嘱服药可是很容易产生耐药性的!)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患儿病情出现持续高热(体温超过38.5度且孩子精神状态不好)、呼吸困难、严重呕吐等变化时,应及时就医。(孩子稍稍有点不舒服时,医院跑,不然会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先观察孩子的病情,情况如上述,及时就医也不迟。)
4.当医院就诊时,应同时做好流感患儿及自身的防护,如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5.流感患儿应根据医生建议在家休息,暂时不要上学;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样症状消失48小时后,方可复课。
6.所有家庭成员与流感患儿密切接触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并做好个人防护,近距离接触流感患儿时,应戴口罩;直接接触患儿后,或处理患儿使用过的物品、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剂消毒双手。
7.家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感染流感时,应尽可能相对固定的1名家庭成员照顾患儿并注意加强个人防护,近距离接触患者时,应戴口罩;其他家庭成员应尽量减少与流感患儿的接触机会,尤其是未感染流感的孩子,尽量减少与患儿的接触。
预计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全市流感病毒活动强度仍将处于较高水平,家长朋友们应提高防病意识,加强家庭成员的健康防护,最大限度预防流感等传染病侵害。
顺祝全家身体健康!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年1月4日
这里有流感最全知识帖
在流感高发季,了解流感相关知识最能保护好自己和家人,让我们一起跟随医院呼吸内科主任赖雁平,来学习流感知识吧。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为甲、乙、丙三型流行性感冒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临床上有急起畏寒、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病程短,有自限性,病程一般为3-4天。婴幼儿、老年人、有心肺疾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患者易并发肺炎,流感在流行病学上最显著特点为:突然爆发,迅速蔓延,波及面广,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流行一般均发生在冬季,而南方多发生在夏季和冬季)。
病原学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其中甲型最容易发生变异,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为人类流感的主要病原,常引起大流行和中小流行。
乙型流感病毒变异较少,可感染人类,引起爆发或小流行。
丙型较稳定,可感染人类,多为散发病例。流感病毒不耐热,℃1分钟或56℃30分钟灭活,对常用消毒级剂敏感(1%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对紫外线敏感,耐低温和干燥,真空干燥或-20℃以下仍可存活。
流行病学
传染源: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后1-7天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为主。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三型流感之间、甲型流感不同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反复发病。
临床分型
1、典型流感
急起高热,畏寒或寒战,头痛、身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而呼吸道症状轻微。少数患者可有鼻塞、流涕及畏光、流泪等眼部症状。咳嗽、胸骨后不适或烧灼、咽干、咽痛也较常见。体温可达40℃,面部潮红,咽部及结膜外眦部轻度充血。肺部可有干啰音。发热多于1-2天内达高峰,3-4天内热退,退热后呼吸道症状较明显并持续3-4天后消失,但乏力可持续1-2周。此型最常见。轻型患者发热不超过39℃,症状较轻,病程2-3天。
2、流感病毒性肺炎
流感病毒感染可以由单纯型转为肺炎型,或直接表现为肺炎型。典型的肺炎型流感发病后,高热持续不退,迅速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剧咳、泡沫黏液痰或痰中带血症状;查体发现双肺呼吸音低,满布哮鸣音,但无实变体征。胸透肺部双侧呈散在絮状阴影,由肺门向四周扩散;其表现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一致,患者可因心力衰竭或外周循环衰竭而死亡。病程可长达3-4周。血气分析显示明显的低血氧。痰液中易分离到流感病毒,痰涂片革兰染色可见到许多嗜中性多核粒细胞;但痰与血培养均无致病菌生长,抗菌治疗亦无效,病死率可超过50%。婴幼儿及老年人患流感常波及下呼吸道,尤以导致肺炎时病情严重,在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小儿病例中约1/4为流感病毒引起。老年人流感肺炎和支气管炎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有增加。老年人流感肺炎往往缺乏初期症状,易被忽略,发现肺炎时常已伴明显脱水、酸中毒或意识障碍等危重情况。
3、中毒型和胃肠型
中毒型极为少见。病毒侵入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引起中毒性症状,临床上有脑炎或脑膜炎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昏迷,成人常有谵妄,儿童可出现抽搐,并出现脑膜刺激征,脑脊液细胞数可轻度增加。个别病例可由于血管神经系统紊乱或肾上腺出血导致血压下降或休克。胃肠型流感在儿童中常见,以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为主要症状,一般2-3天即可恢复。
用药治疗
1、一般治疗
将病人安置在单人房间,以防止飞沫传播;要求房间通风良好,并定时用食醋熏蒸消毒空气,照料病人时应戴口罩,对病人呼吸道分泌物、污物(如咳出的痰等)应进行消毒;宜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持鼻咽及口腔清洁,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1等,预防并发症。
2、对症治疗
对有高热者应指导家属运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和正确使用退热药物;高热、食欲不振、呕吐者应予以静脉补液。如有高热不退、咳嗽、脓痰、呼医院。
3、抗病毒治疗
在发病的48小时内尽早开始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奥司他韦可以选择性的抑制流感病毒表面神经氨酸酶的活性,对甲、乙型流感病毒均有效。奥塞米韦成人常用75mg,2次/d,连用5天。
得了流感吃这些对身体好
选择容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菜汤、稀粥、蛋汤、蛋羹、牛奶等。
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既满足营养的需要,又能增进食欲。可供给白米粥、小米粥、小豆粥、配合甜酱菜、大头菜、榨菜或豆腐乳等小菜,以清淡、爽口为宜。
保证水分的供给,可多喝酸性果汁如山楂汁、猕猴桃汁、红枣汁、鲜橙汁、西瓜汁等以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
多食含维生素C、E及红色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葡萄、枣、草莓、甜菜、桔子、西瓜及牛奶、鸡蛋等。预防感冒的发生。
饮食宜少量多餐。如退烧食欲较好后,可改为半流质饮食,如面片汤、清鸡汤龙须面、小馄饨、菜泥粥,肉松粥、肝泥粥、蛋花粥。
得了流感最好别吃这些食物
忌甜腻食物。
忌辛热食物辣椒、芥末等辛热食物助火生痰,使痰变粘稠,不易咳出,使头痛、鼻塞加重。
忌烧烤煎炸之品烧烤、煎炸食物。
忌刺激性强的调味品咖喱粉、胡椒粉、鲜辣粉都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对呼吸道粘膜不利,使之干燥、痉挛,引起鼻塞、呛咳等症,加重病人的症状。故感冒患者,不宜食之。
忌海鱼、柿子、烟、酒等。
忌饮食不节,饮食不节会使感冒迁延难治。
风寒感冒忌食生冷瓜果及冷饮。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