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是猪的一种重要呼吸道疾病,在许多养猪国家流行,已成为世界性工业化养猪的五大疫病之一,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二、临床症状
1、急性:病猪体温升高达40.5~42℃,皮肤发红,精神沉郁。咳嗽,严重的呼吸困难,有时张口呼吸,呈犬坐姿势或长时间站立,极度痛苦,体温下降,临死前血性泡沫从嘴、鼻孔流出。由于饲养管理及其他应激条件的差异,病程长短不定,所以在同一猪群中可能会出现病程不同的病猪,如慢性型。上述症状在发病初的24小时内表现明显。如果不及时治疗,1到2天内因窒息死亡。此型的病死率高达80%以上。
2、慢性:慢性多在急性期后出现。病程长约15到20天,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病猪轻度发热或不发热,有不同程度的自发性或间歇性咳嗽,呼吸异常,生长迟缓,肉料比降低。病猪不爱活动,或治愈或当有应激条件出现时,症状加重,猪全身肌肉苍白,心跳加快而突然死亡。慢性期的猪群症状表现增重明显变慢,有的甚至停止增重而成“僵猪”,若无其他疾病并发,一般能自行恢复。
三、病理变化
1、急性:急性期死亡的猪可见到明显的剖检病变。喉头充满血样液体,双侧性肺炎,常在心叶、尖叶和膈叶出现病灶,病灶区呈紫红色,坚实,轮廓清晰,肺间质积留血色胶样液体。随着病程的发展,纤维素性胸膜肺炎蔓延至整个肺脏。
2、慢性:肺脏上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结节常发生于膈叶),结节周围包裹有较厚的结缔组织,结节有的在肺内部,有的突出于肺表面,并在其上有纤维素附着而与胸壁或心包粘连,或与肺之间粘连。有的出现大的干酪样病灶或空洞,空洞内可见坏死碎屑。
四、预防措施
1、首先应加强饲养管理,严格卫生消毒措施,注意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清新。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保持猪群足够均衡的营养水平。
2、应加强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从无病猪场引进公猪或母猪,防止引进带菌猪;采用“全进全出”饲养方式,出猪后栏舍彻底清洁消毒,空栏1周才重新使用。
3、对已污染本病的猪场应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查,清除血清学阳性带菌猪,并制定药物防治计划,逐步建立健康猪群。在混群、疫苗注射或长途运输,应投喂敏感的抗菌药物预防,可控制猪群发病。
五、治疗措施
1、个体治疗
发病猪病情明显,并且食欲、饮欲较差的,注射给药:
1.1氟苯尼考注射液+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按说明用量,肌肉注射,每日一次,连用3-5天。
1.2林可健+30%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按说明用量,肌肉注射(两种药分开注射,不可混合),每日一次,连用3-5天。
1.3发热严重的在采取以上方案的同时注射新安(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或者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呼吸困难的可以对症治疗注射氨茶碱,按说明计量。
2、群体治疗
2.1每吨饲料加入泰妙欣(45%延胡索酸泰妙菌素)(-g)+20%氟苯尼考粉(g)+麻杏石甘散(g),混合均匀,连续饲喂7-10天。
2.2每吨饲料加入泰妙欣(45%延胡索酸泰妙菌素)(-g)+10%多西环素粉(g)+甘草颗粒(g),混合均匀,连续饲喂7-10天。
2.3每吨饲料加入呼诺泰(替米考星)(g)+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可溶性粉(g)+荆防败毒散(g),混合均匀,连续饲喂7-10天。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