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诊断肺炎

临床研究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88012.html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可以先看看解剖。

支气管与肺泡的大体观

从解剖图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支气管连接着肺泡。如果有病原体从上呼吸道侵入,那么首先侵犯的是支气管,然后再是肺泡。

如果肺泡受累,它会有什么后果呢?我们先看图:

这是肺泡的大体观

这是肺泡的微观图

因为肺泡紧密贴合毛细血管。只有这样才能把肺泡里的氧气被毛细血管里的红细胞吸走,同时红细胞携带的二氧化碳也被释放入肺泡内。这就才完成了呼吸的第一步。

如果肺泡发生了炎症,那会如何呢?

1,肺泡的气体交换受障碍。导致缺氧,导致二氧化碳潴留

2,肺泡的炎症会被血液循环带到全身,引起发热、心率加快等。

气短,胸闷,呼吸加快,用力呼吸=肺泡炎症的指示

当然,肯定会有人说:只有少数肺泡受累,怎么会导致气体交换障碍呢?只有少数炎症,怎么会引起……

这个质疑很有道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只有少数肺泡受累,没有带来不舒服,也没导致功能障碍,这样的肺泡炎症需要治疗吗?

当然,肯定还有人说: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呀。

这想法很朴素。但很多疾病是完全可自我康复的。未必需要那么积极的干预。而且治疗本身也有副反应。如果给那些可以自我康复者治疗,结果带来副反应,那岂不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基于上述理据,有如下之一者被怀疑有肺(泡)炎:

体温≥38°

呼吸加快、

需要用力呼吸、或者觉得气短、胸闷;

心率显著增快

当然,这4个是跟平时状态做对比,且为平静状态下的情况。比如,一个人平常的心率是90次/分,现在93次/分,你不能说人家心率显著增快。但平时的心率60次/分,现在90次/分则是显著增快。

另外,儿童本身有特定年龄段的心率、呼吸频率。这也是医生必须注意的细节。

另外,单独一个表现你不能肯定为肺炎。比如,一个人情绪紧张,担心害怕,那就可能出现呼吸加快,自觉胸闷,心率增快等等。

老人的机体反应相对弱,表现可能不同!

而且,实际上对于80岁左右的高龄者,因为机体反应迟钝。真正有肺炎后就是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未必有很好的对抗性反应:升高体温、增快心率、加快呼吸等等……反而可能单纯的:

神情淡漠、

胃口差,

全身乏力

这一切即「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

因此,诊断肺炎一定要回到病人身边,仔细观察他,了解他。对比既往和现状,从而得出可靠的评估。

影像学真的很有用吗?

有人说:需要搞这么复杂吗?一个胸片,一个CT就可以明确诊断了呀。

这是不对的。一般来说,肺部发炎,就有炎症因子、炎症细胞的聚集,液体渗出,从而增高了局部的密度。而CT、胸片是通过密度差原理来诊断肺部炎症----即看到肺部的高密度影。

但这带来问题:

①没有带来明显症状下,可能发现肺部高密度影。

②机体在康复中,仍可看到肺部高密度影。

③既往的肺炎,肺部阴影尚未消散;

就如我前面所述:

情况①可能自愈而无需干预。

情况②会导致我们死缠烂打式干预;

情况③会导致我们治疗一个「已经死亡了的疾病」。

疾病诊疗永远要靠医生,而不是靠检验

而且,我们必须明白一个原理:对于人群来说,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不单看「检验本身多可靠」,还要看「检验前的可能性大小」。

当一个人不太可能是肺炎时(根据病史、体征等判断),胸部CT检查诊断肺炎------那多半是误诊。

当一个人很可能是肺炎时(根据病史、体征等判断),胸部CT检查否定是肺炎------那多半还是误诊。

检验前概率决定了检验结果可靠性!(具体原理可参看《类风湿因子等检验能预测出类风湿关节炎吗?》、《查癌症是需要可靠检验,还是需要靠谱医生?》)

而且,我们还要考虑放射检查的危害性。需知,CT检查是会增加癌症风险的!(具体参考《吉喆死于肺癌,所以年轻或不吸烟者需要筛查肺癌?》)

最后的总结:

诊断永远要依靠医生的判断!

聂顺利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jiong.net/zdxfyyf/540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