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曾被称为“人类的死亡船长”,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虽然人类医学科技在不断的进步,但肺炎威胁却并未远离,直到现在肺炎仍是导致老年患者死亡或病情加重的罪魁祸首。所以,防治肺炎,请一定要重视!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是呼吸道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各种致死病因中,肺炎占第5位。
肺炎的分类与临床表现肺炎的分类①按病因分:感染性肺炎、理化性肺炎和变态反应性肺炎;
②按病变部位分:肺泡性肺炎(炎症发生在肺泡内)、间质性肺炎(炎症发生在肺间质);
③按病变性质分:浆液性肺炎、纤维素性肺炎、化脓性肺炎、出血性肺炎、干酪性肺炎及肉芽肿性肺炎;
④按累及范围分:小叶性肺炎(病变范围以肺小叶为单位)、节段性肺炎(累及肺段)、大叶性肺炎(波及整个大叶或多个大叶)。
肺炎的一些临床表现1大叶性肺炎(肺泡性)肺炎病原体先在肺泡引起炎症,经肺泡间孔向其他肺泡扩散,致使部分肺段或整个肺段、肺叶发生炎症改变。典型者表现为肺实质炎症,通常并不累及支气管。
2小叶性肺炎(支气管性)肺炎病原体经支气管入侵,引起细支气管及肺泡的炎症,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以及长期卧床的为重患者。
3间质性肺炎以肺间质为主的炎症,可由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或肺孢子菌等引起。
4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炎,诊断依据是:
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②发热;
③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④WBC>10×/L或<4×/L,伴或不伴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⑤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①~④项中任何1项加第⑤项,除外非感染性疾病可做出诊断。
5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是指患者入院48h医院内发生的肺炎,还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卫生保健相关性肺炎。
诊断依据是X线检查出现新的或进展的肺部浸润影加上以下3个临床表现中的2个或以上可以诊断:①发热超过38℃;②血白细胞增多或减少;③脓性气道分泌物。
肺炎药物治疗对症治疗体温升高者可适当补液;痰液黏稠者予氨溴索等化痰;咳嗽剧烈但痰量不多者可适当使用镇咳药。
抗菌治疗细菌性肺炎的治疗包括经验性治疗和针对病原体治疗。在未明确病原体及药物敏感性结果之前先经验性用药。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
(1)青壮年和无基础疾病的CAP患者,常用青霉素类、第一代头孢菌素。由于我国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高,故不单独用该类药物治疗。对耐药肺炎链球菌可用对呼吸道感染有特效的氟喹诺酮类(莫西沙星、吉米沙星和左氧氟沙星)。
(2)老年人、有基础疾病或需要住院的CAP,常用氟喹诺酮类、第二、三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或厄他培南,可联合大环内酯类。
二医院获得性肺炎
选择可能覆盖病原体的抗菌药物;
根据患者的年龄、有无基础疾病、是否有误吸、住普通病房还是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长短和肺炎的严重程度等,选择抗菌药物和给药途径。常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氟喹诺酮类或碳青霉烯类。
三重症肺炎
首先应选择广谱的强力抗菌药物,并应足量、联合用药。而后根据病原学结果调整抗菌药物。重症CAP常用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或氟喹诺酮类;青霉素过敏者用氟喹诺酮类和氨曲南。
医院获得性肺炎可用氟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联合抗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类、广谱青霉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的任何一种,必要时可联合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或利奈唑胺。
用药注意事项1尽早抗菌肺炎的抗菌药物治疗应尽早进行,一旦怀疑为肺炎即马上给予首剂抗菌药物。注意观察和预防所使用抗菌药物的相关不良反应。
2观察其疗效抗菌药物治疗后48~72h应对病情进行评价,治疗有效表现体温下降、症状改善、临床状态稳定、白细胞逐渐降低或恢复正常,而X线胸片病灶吸收较迟。如72h后症状无改善,其原因可能有:
①药物未能覆盖致病菌,或细菌耐药;②特殊病原体感染如结核分枝杆菌、真菌、病毒等;③出现并发症或存在影响疗效的宿主因素(如免疫抑制);④非感染性疾病误诊为肺炎;⑤药物热。需仔细分析,作必要的检查,进行相应处理。
3治疗疗程肺炎的抗菌药物疗程至少5天,大多数患者需要7~10天或更长疗程。如体温正常48~72h,无肺炎任何一项临床不稳定征象可停用抗菌药物。
4治疗稳定标准①T≤37.8℃;
②心率≤次/分;
③呼吸频率≤24次/分;④血压:收缩压≥90mmHg;
⑤呼吸室内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饱和度≥90%或Pa02≥60mmHg;⑥能够口服进食;⑦精神状态正常。
5疫苗的注射①流感疫苗重点推荐人群为:6~35个月的婴幼儿,60岁以上的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体弱多病者,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和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流感疫苗的防护时间多是半年左右,一般在9~11月接种。
②肺炎球菌疫苗适应人群与流感疫苗相同,免疫功效可维持5年,肺炎疫苗可以在全年任何时间接种,可以与流感疫苗同时接种,使用不同的注射器在不同部位接种。
如何预防肺炎您可能会觉得防治肺炎是医生的事,事实上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普通人是可以有所预防的。
1做好预防工作比如,抽烟喝酒会降低免疫力,应注意戒除烟酒嗜好;搞好个人卫生,可以避免病原体传播到自身;打喷嚏注意遮掩口鼻,也可有效防止病原体传播给他人。
2谨慎使用抗菌药物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南北地区肺炎的病原体大致相似,且耐药性也惊人地相似。这意味着,你在没有医生的指导下随便用些抗菌药,很可能治疗失败。现在有些人家里可能备着抗菌药物,一些地方没有处方也可以购买得到抗菌药物。
自行使用抗菌药一是会导致治疗失败,二会导致过度用药和不恰当用药,还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3重视疫苗接种对于易感人群,比如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可以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国际多项研究得出的共同结果是,这两种疫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肺炎的发生,即使发生肺炎,其病情发展程度也会比没有接种的人要轻,住院率和死亡率都有所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体重的过低和过高也可能造成肺部感染性疾病的高发。
现今社会以瘦为美,很多人在控制体重的过程中营养无法得到保障,机体免疫力下降,可能诱发肺炎。而肥胖者心肺功能也会受影响,如H7N9型禽流感病毒流行时期就发现,肥胖者更易发病。
呼吸道的防御机制是与人体全身的防御机制相关联的,全身防御功能下降,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也不会幸免。平时可以做一些体力锻炼,适度的冷水洗脸也能增强鼻腔黏膜对冷空气刺激的耐受,增强局部气道的抵抗能力。而户外运动时则需要注意避开雾霾天,否则会加重对呼吸道的刺激。
细菌病毒多种病原体可以引起肺炎,但临床症状类似不易区分。但是,病毒性肺炎的症状可比细菌性肺炎的症状更多。
博医小分享
之儿童肺炎预防事项及处理方式
儿童肺炎症状肺炎的症状包括:呼吸急促或困难、咳嗽、发热、寒战、厌食、喘息(在病毒性感染中较常见)。
WHO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防治规划特别强调呼吸增快是肺炎的主要表现,呼吸急促的标准是:<2月龄,呼吸≥60次/分;2~12月龄,呼吸≥50次/分;1~5岁,呼吸≥40次/分。
儿童患病表现患儿有中重度胸廓凹陷、面色或口周发青、鼻翼扇动、呼吸暂停、呻吟不安和进食困难者提示病情较重。若病情进一步加重,由于严重缺氧和毒血症常导致全身各重要系统功能障碍和水电平衡紊乱,从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如低血压、低体温、惊厥、腹胀、腹泻、便血、浮肿等。
患病处理方法轻症肺炎可以在门诊治疗,肺炎患儿的居室要通风以保持空气新鲜,室内温度保持在18~20℃,空气的相对湿度保持在60%,以利于湿化痰液。气道湿化很重要,雾化吸入有助于稀释痰液、减轻黏膜水肿。
要定时翻身,自下而上轻拍背部,并鼓励患儿咳嗽,以便分泌物咳出。给予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婴儿患肺炎时因呼吸急促,吸吮奶汁困难,婴儿喂奶时容易呛奶,因此喂奶不要过于急促;喂奶时每次不能过饱,要少量多次。喂奶后,避免挤压胃部,并适当拍背以加速胃的排空,以免胃食道返流。要注意保证充足的液体量,一般患儿可口服保持液体入量,对于进食困难儿童,可静脉补充液体。抗菌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对于年幼儿和重症患儿,建议住院治疗。要及时给氧,保证组织有足够的氧供,以维持全身重要脏器功。氧疗的原则是以尽可能低的吸氧浓度,达到提高血氧分压至安全水平而又不引起毒副作用。对于有并发症者要及时处理。
确诊是细菌性肺炎可口服或静脉给于合适的抗菌素,肺炎的治疗效果一般比较好,近年来由于广泛适应抗生素带纸细菌耐药性增加,增加了儿童肺炎的治疗风险和死亡率。
医学翻译,是一条有趣又艰难的路,
每天,更近一步
回复:干货
获取「博医」最新分享~
博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