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
行
分餐制
使
用
公勺公筷
一直以来,中国人讲究热闹,中国传统的用餐习惯是一家人同桌合餐,同吃一盘菜、同喝一盆汤。一边吃饭一边交流感情,是人民群众对家庭团聚、幸福美好生活的一种认同和体现,但这也为疾病传播埋下隐患。
如今,根据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分餐制和公筷制在我国推行,一场“舌尖保卫战”已然打响。
这些知识点你记住了吗
什么是“分餐制”、“公勺公筷”?
分餐是指把主食和菜肴分配到不同就餐者的餐盘或碗中,用餐者使用个人餐具进食的就餐方式。公筷公勺是指将公用的筷子和勺子放在菜盘上,方便就餐者夹菜,但不可以用来进食,即“公筷夹菜,私筷进食”。
为什么要使用公勺公筷呢?
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甲肝病毒等消化道致病微生物可通过唾液污染筷子、勺子,进而污染食物,传染给其他共同就餐者。
集体就餐时采用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避免个人使用过的餐具污染公共食物,可以有效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减少交叉感染。
使用公勺公筷,剩余的饭菜可以放心打包或分装,减少食物浪费。
推广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是最简单有效的卫生防病措施,需终身践行。
如何实行分餐制和使用公勺公筷?
在家吃饭时
1.合理备饭:根据家庭成员人数、年龄阶段和活动强度,确定饭菜总量和营养搭配。2.固定餐具:家庭成员固定餐具,即每人使用自己的碗、筷子、勺子、水杯,从外形、颜色、材质上加以区别。3.公筷公勺:在每个菜盘、盆、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放上公筷公勺,每个人都用公勺公筷来盛、夹食物,用自己的碗、筷子和勺子吃饭。
4.儿童喂养:鼓励孩子尽早独立进食。对不能进食的婴幼儿,家长或监护人要用适当的方式感觉孩子食物的温度,避免用嘴尝试孩子食物、帮助孩子咀嚼食物、口对口喂食孩子、与孩子共用餐具等。5.家长示范:儿童时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父母要为孩子做榜样,养成使用公勺公筷的好习惯,并坚持下去。
在餐馆就餐时
就餐前主动要求在每个菜盘、盆、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配备公筷公勺。也可以带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把餐馆的餐具作为公筷公勺。
“分餐制”、“公筷公勺”
会影响感情交流吗?
当然不会!
推广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并不会改变一家人围桌合餐、家庭团圆的初衷,也不影响一家人的情感交流,而且还会成为预防疾病传播、关爱他人、对健康负责的表现,体现了文明健康、简约适度的生活价值观,突显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使用公勺公筷有哪些注意事项?
1.最好每道菜配备一把公筷或公勺。
2.公筷公勺最好与其他筷子勺子有明显区分,便于识别。
3.使用公勺公筷后应放回原处。
4.按需适量取食,吃剩的饭菜不得放回。
5.餐后剩余食物打包或分装时应使用公勺公筷。
6.饭前一定要洗手。
岁末来临
春节将至
疫情期间
少出门
少聚餐
就餐实行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
不仅仅是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更是公民的一个社会责任
让我们一起
战疫情
守护爱
来源: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健康教育手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