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诊疗最新方案来了基层医疗机构将

应该说这是中国防疫政策两年多来首次出现重大调整。

3月15日,国家卫健委公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下称《第九版方案》)。

图片来自:国家卫健委

这份最新的方案一出台,可以说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大家感受到了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诊疗方案较明显的变化。这个变化主要体现在病例的发现和治疗两方面。

1、早发现病例。

一直以来,新冠肺炎的诊断都是以核酸检测为金标准,也是唯一认可度检测手段。但是核酸检测需要专业人员,昂贵的检测设备,检测费用高,报告耗时较长等等问题一直是导致疫情没被早期发现的重要原因。虽然不断优化检测程序,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水平,缩短报告时间,但是似乎一直难以满足临床需要,尤其是在疫情发生区域,大面积全群体核酸检测,让医务人员夜以继日采样和检测,工作负荷严重超标。

《第九版方案》有了改变。其指出,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进一步提高病例早发现能力。同时提高疑似病例诊断率或排除效率,要求疑似病例或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者,立即进行核酸检测或闭环转运至有条件的上级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

这一点其实很有实际意义,抗原检测简单快速,居民在家可以自测。有呼吸道症状和发热患者也可以到基层医疗检测。一直以来,基层医疗机构因为缺乏核酸检测手段,在疫情来时并不能真正发挥哨点作用,很容易被要求停诊,或者对相关症状患者一推了之。建议给基层医疗机构都发放抗原检测试剂盒,并做好检测培训,对新冠肺炎的病例早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基层医务人员也要做好把抗原检测作为常规工作的准备。

2、轻症患者不需要住院治疗。

随着病毒的变异,虽然传播力强,但是毒性降低。根据临床实际反映,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患者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为主,大多不需要过多治疗,医院会占用大量医疗资源。《第九版方案》指出: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相关集中隔离场所不能同时隔离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等人群。隔离管理期间应做好对症治疗和病情监测,如病情加重,医院治疗。

轻症患者不需要住院,而是根据疫情的特点而做出的相应科学调整。这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一方面让居民了解到当前新冠肺炎以无症状感染和轻型病例为多,减少过度恐慌;一方面是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减轻资源浪费。

当然对于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和有重型高危因素的病医院集中治疗。可见,诊疗方案的更改是在客观合理的评估基础上而作出的变化。

3、新冠肺炎有了新药。

新的方案将国家药监局批准的两种特异性抗新冠病毒药物写入治疗方案,即:PF-/利托那韦片(Paxlovid)和国产单克隆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以上两种也就是被称为新冠肺炎的“特效药”。新冠肺炎除了疫苗预防,增加了新的有效治疗药物,让患者更快治愈。

4、出院后监测方式和时间变化。

《第九版方案》将以前的患者出院后继续进行14天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修改“”为解除隔离管理或出院后继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这一条说明根据当前新冠肺炎特点,患者治愈出院后风险已经很小,只需要居家健康监测即可。

以上是新版方案改变最明显的地方,可以说对疫情防控带来新的变化,也会对基层医务人员工作带来新的改变,疫情防控更加科学合理。

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修订要点为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切实提高规范化、同质化诊疗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修订版)》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并印发各地参照执行。新版诊疗方案是在认真研究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变异毒株传播特点和病例特征,深入分析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重点修订内容如下:一是优化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进一步提高病例早发现能力。同时提高疑似病例诊断或排除效率,要求疑似病例或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者,立即进行核酸检测或闭环转运至有条件的上级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者,进行集中隔医院治疗,并按照规定进行网络直报。二是对病例实施分类收治。根据各地反映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患者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为主,大多不需要过多治疗,医院会占用大量医疗资源”等意见,进一步完善了病例分类收治措施:1.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相关集中隔离场所不能同时隔离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等人群。隔离管理期间应做好对症治疗和病情监测,如病情加重,医院治疗。2.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和有重型高危因医院集中治疗,其中重型、危重型病例应当尽早收入ICU治疗,有高危因素且有重症倾向的患者也宜收入ICU治疗。三是进一步规范抗病毒治疗。将国家药监局批准的两种特异性抗新冠病毒药物写入诊疗方案,即:PF-/利托那韦片(Paxlovid)和国产单克隆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四是对中医治疗内容进行了修订完善。结合各地临床救治经验,加强中医非药物疗法应用,增加了针灸治疗内容;结合儿童患者特点,增加儿童中医治疗相关内容。五是调整解除隔离管理、出院标准以及解除隔离管理、出院后注意事项。国内有关研究显示,处于恢复期的感染者在核酸Ct值≥35时,样本中未能分离出病毒,密切接触者未发现被感染的情况。据此,新版诊疗方案将解除隔离管理及出院标准中的“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修改为“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35(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为40,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或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低于35,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将“出院后继续进行14天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修改为“解除隔离管理或出院后继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滑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jiong.net/zdxfywh/919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