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字
含思维导图2图,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这是蜻蜓队长的第28篇推文。
(可保存至相册后转发至朋友圈)
(可保存至相册后转发至朋友圈)
惊厥是多种原因所致大脑神经元暂时性功能紊乱,是6岁以下小儿常见急症,小儿惊厥发病率约为4%~6%,较成人高10~15倍。小儿特定病理生理基础是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发育不成熟,兴奋性高,神经髓鞘的形成欠完善,绝缘和保护作用差,传导分化功能差等,使神经兴奋性增高,并且易扩散泛化至整个大脑。因此,小儿惊厥易有频繁及严重发作,甚至发生惊厥持续状态。若不及时诊断及恰当地处理,可能导致脑及其他脏器严重损害。
患儿是惊厥发作还是寒冷所致寒战抖动?
思路:患儿发作时表现为四肢抽动、牙关紧闭、双眼凝视、口周发绀及意识丧失,故可判断为惊厥。
惊厥定义与临床表现
惊厥是癫痫发作常见形式,以强直或阵牵骨骼肌运动性发作为主要表现,常伴意识障碍。小儿惊厥发作时表现各异,可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群突然发生阵挛、松弛交替,或强直性收缩,同时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局部以面部(特别是眼睑、口唇)和拇指抽搐为突出表现,双眼球常有凝视、发直或上翻,瞳孔扩大。惊厥发作每次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多在5分钟以内。
临床诊断
(1)惊厥患儿病因分析根据有无发热分为有热惊厥及无热惊厥两大类。
(2)有热惊厥患儿,根据病史、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分为单纯性及复杂性热性惊厥;对复杂热性惊厥,重点检查神经系统,特别是有无定位体征、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注意排除是否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3)无热惊厥患儿,根据其年龄及临床特征,积极寻找病因,如:癫痫、颅内占位性疾病、出血、先天性脑发育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等。
(4)总体治疗原则是控制惊厥发作,防止复发。惊厥发作尤其是持续5分钟以上可能引起急性脑损伤及并发症,应按照惊厥持续状态处理原则抢救,并注意防治脑水肿及颅内高压。
各年龄阶段惊厥发作病因
◆新生儿期:以产伤所致颅内出血或窒息引起的缺氧缺血性脑病为最多见,其次为新生儿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核黄疸、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手足抽搐症、低镁血症、低钠血症、低血糖症、先天性脑发育及代谢异常等。
◆婴幼儿期:以热性惊厥、急性感染如中毒性菌痢、败血症所致中毒性脑病、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为最多。先天性脑发育畸形和先天性代谢紊乱性疾病往往在此年龄阶段表现尤其突出,如苯丙酮尿症、维生素B。依赖症;一些癫病综合征如婴儿痉牵、大田原综合征等也在此期间发病,一般均伴有智力落后;此外还有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等。
◆学龄前期、学龄期:随着血脑屏障及全身免疫功能的不断完善,颅内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较婴幼儿期明显下降。全身感染性疾病(如菌痢、大叶性肺炎等)所致的感染中毒性脑病、癫病和颅脑创伤在该阶段相对多见,较少见的有颅内肿瘤、脑脓肿、颅内血肿、脑血管栓塞、肾脏疾病引起高血压脑病或尿毒症、低血糖、糖尿病酮血症、食物或药物中毒等。
感染性疾病所致惊厥分类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包括:
①细菌性脑膜炎、脑脓肿、结核性脑膜炎、颅内静脉窦炎等;
②病毒性脑炎、脑膜炎;
③脑寄生虫病;
④真菌性脑膜炎。
★神经系统外感染性疾病包括:
①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肺炎;
②消化道感染:各种细菌性、病毒性胃肠炎;
③泌尿道感染:急性肾盂肾炎;
④全身性感染和传染病:脓毒症、破伤风、麻疹、猩红热、伤寒等以及感染中毒性脑病。
热性惊厥的定义
热性惊厥以往又称高热惊厥,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在中国,热性惊厥的发病率约为3.9%,在5岁以下小儿中,约2%~3%曾有过热性惊厥,在各类小儿惊厥中,热性惊厥约占30%。
热性惊厥的分类及诊断标准
临床上热性惊厥可分为单纯性(典型)热性惊厥及复杂性(非典型)热性惊厥两类。年全国小儿神经学术会议提出的诊断标准为:
(1)单纯性热性惊厥:最低标准:
①首次发作年龄在4个月~3岁,末次复发年龄不超过6~7岁;
②发热在38.5℃以上,先发热后惊厥,惊厥大多发生于急骤高热(39~40℃以上)开始后24小时内;
③惊厥多为全身性发作,伴短暂的意识丧失,持续数分钟以内,发作后很快清醒,一般情况良好;
④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其他脑损伤;
⑤可伴有呼吸、消化系统等急性感染。
辅助标准是:
①退热2周后脑电图正常(惊厥后脑电图可暂时出现慢波);
②脑脊液检查正常;
③体格及智力发育正常。
(2)复杂性热性惊厥:常表现为发病年龄较早,发作次数较多,体温不太高时即出现惊厥。只要有以下其中1项即可诊断:①惊厥发作时间持续15分钟以上;②部分发作或发作后有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③一次热程中惊厥发作2次以上。
小儿惊厥的处理原则
(1)一般治疗:患儿应取侧半卧位,指压人中,头偏向一侧,防止唾液或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惊厥停止后,吸痰器清除呼吸道痰液,短时间给氧。惊厥后出现呼吸困难或暂停时,应做人工呼吸或球囊加压给氧。(2)止痉:首选地西泮,静脉注射,注意有无呼吸抑制现象;或选10%水合氯醛灌肠,以上治疗的同时或后续治疗。宜再给止痉作用强而持久的药物,如苯巴比妥钠肌注。以后视病情和反应,再决定是否需要定时交替或联合使用止痉剂以维持疗效。止痉剂首次用量宜偏大,以达到快速止痉目的,维持量可小。止痉剂的剂量掌握以达到有效止痉而又不抑制呼吸为原则。原因不明的惊厥宜少用止痉剂,避免用后昏睡影响病情观察和疾病的诊断。
(3)退热:高热惊厥者应设法迅速降温。药物降温: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口服。
(4)防治脑水肿:惊厥持续时间大于5分钟,尤其是反复惊厥者,常有继发性脑水肿,宜加用20%甘露醇或呋塞米,至少使用脱水剂1次。
(5)原发病治疗:感染性疾病使用抗感染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感染,须用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
(6)其他:纠正糖代谢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
参考文献:
[1]江载芳,申昆玲,沈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王卫平,孙锟,常立文.儿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END-
后台回复“福利”,可获得大量限时免费育儿材料。
商业洽谈及育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