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出征凝聚抗疫精神,三千民警辅警谱写英

北京荨麻疹治疗医院 http://m.39.net/pf/a_9204186.html

楚天都市报记者张理晶通讯员万成丁美薇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刘中灿

“我志愿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献身于崇高的人民公安事业……”1月8日,在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来临之际,嘹亮的入警誓词在武汉市公安局江汉区分局响起。

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余名江汉公安“铁军”无愧于入警誓词,践行“疫情在前,汉警当先”的理念,用忠诚谱写英雄壮歌,用身躯守护人民安康,在疫情面前筑起钢铁防线,为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作出积极贡献,分局荣立公安部集体一等功,3个集体和名个人立功受奖,涌现出一批英雄模范。展现了江汉公安的忠诚担当和舍生忘死、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城市“解封”后,江汉分局迅速转入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维护平安稳定工作中,主动防范应对“疫后综合征”,经受了一系列风险挑战和艰苦考验,维护了全区社会政治和治安大局持续稳定。

江汉公安民警重温入警誓词

直面疫情他们英勇冲锋在前

唐家墩派出所距华南海鲜市场直线距离米。该所化压力为动力,组建青年突击队,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深入疫情重、风险高的地方。

疫情发生后,该所发挥地理优势,及时组织警力开展调查走访,掌握发病区域和市场商户情况,每天安排警力24小时值守市场,落实命令快达一线,为后续流调工作提供了支撑。圆满完成华南海鲜市场余户商铺休市、个小区封控、四类人员收治人、2医院执勤及12家援汉医疗队驻地酒店保卫等危重险急任务,全所人无一人感染。

民警邱先元因收治“四类人员”需要整天不停拨打电话,左耳听疼了就换右耳,一通电话两小时已成了“家常便饭”。民警李勇在得知孤寡老人独自居住板房后,多方奔走帮其找到新的住所,每天亲自上门量体温、送饭,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因防疫工作突出,该所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基层单位”,2名民警荣立三等功。

江汉医院

以所为家是他们共同的选择

江汉区看守所是全市在押人员最多的看守所,固守监所防疫是避免暴发局部风险、影响整个防疫大局的重要任务。

年3月9日,所长胡浩武得知该所第二次全员核酸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一下子蹲到地上抱头痛哭,身边的同事们也不禁动容,大家都深知疫情以来的每一天都过得不易、守得艰难。

身在其职,必尽其责。监所内没有寝室,民警们把办公室、走廊改造成卧室,连续40多天没有离开岗位。期间,民警王怀金、孟宪军面临亲人去世,仍忍痛坚守岗位,民警李春洲不得不“抛下”骨折在家休养的妻子来到监所值守。

民警们舍小家顾大家,以所为家,因为只有团结一致毫不退缩,才能守住阵地。最终,他们守住了疫情期间一条重要的防线,被授予集体三等功,所长胡浩武荣立一等功。

能吃苦能战斗是他们的奋斗姿态

55个小区,约15万居民,姑嫂树派出所逐户敲门、逐人见面,配合辖区排查出“四类人员”人,参与劝解、运送“四类人员”余次,24小医院后湖院区及3家隔离酒店,55个居民小区封控率达%。

大学刚毕业的民警刘宜鑫,在“封城”前逆行回汉,独自开着面包车转移病患,跑出一条生命通道;民警张宏身兼多职,既要调动全所社区民警开展病患收治,宣传防疫知识,还要到定点的小区巡守,帮群众代购生活物资,在同事的印象中,他的脚步从未停下过;不幸染上新冠肺炎的民警卢宝芳无奈不能与同事们并肩作战,她就不停地在病房陪病友聊天,给病友喂药,用书法作品鼓励病友,共同战胜病魔,让医护人员充满战疫信心……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是全所上下每个人的工作态度,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他们做出突出贡献,被评为“武汉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感染初愈他推迟婚期逆行回汉守方舱

“警务指挥处涂可蔼请战……”年2月17日,武汉市防疫指挥部决定在江汉经医院,当“江汉青年民警群”中发出征集入舱民警的号召后,一时间请战声络绎不绝,90后民警涂可蔼幸运地“争”到了一个名额。

1月4日,涂可蔼参与华南海鲜市场封市执勤期间不幸感染,医院接受治疗。痊愈后,单位安排他回老家休养,原定大年初四和妻子举办婚礼后回汉。

“兄弟们都在战斗,我得提前回去!”涂可蔼选择推迟婚期,逆行回汉,直奔抗疫前线。

医院运行以来,涂可蔼毫不惧怕再次感染,始终坚持在岗,“零距离”参与安保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立二等功,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民警涂可蔼在指挥中心调度警情

与病人头对头他从“死神”手中抢生命

“来,加把劲,快到了!”这是最后的冲刺,没有担架,汉兴街派出所民警刘晓钟搂着病人的腰,副所长郑龙抱着腿,辅警陈聪抬着双臂,吃力地从病人群中穿过。

病人块头大,身体已经瘫软,直往下坠,刘晓钟咬牙死死托住。防护服里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护目镜里的水蒸气模糊了视线,他干脆扯下扔掉,可汗水又顺着额头淌下,再度模糊了双眼。直到送完病人,刘晓钟才想起来,刚才病人的头就靠在自己头上,没有戴口罩,呼出的气体就这么直接喷在了他的头上、脸上。“顾不上了,救人是争分夺秒的事,哪能想那么多。”刘晓钟说。

最高峰的时候,刘晓钟曾一天转运28个病人,防护服都要来回穿十余次。“每天近距离接触病患谁不怕啊,但大家都在上,我没有退的道理。”荣立二等功的刘晓钟说。

细心为民他充当小女孩的“临时爸爸”

“把锅烧热再倒油,差不多温热的时候,就可以把鸡蛋放进锅里……”民意派出所民警杨秀林正在教13岁的女孩秋秋(化名)煎荷包蛋。

民警杨秀林在疫情期间照顾小女孩秋秋

连日来,秋秋的家人陆续医院接受治疗,只剩她一人在家。

了解情况后,杨秀林每天都会来秋秋家,为她当“大厨”、陪她上网课,成了秋秋的“临时爸爸”,让秋秋的家属放心接受治疗。

杨秀林是个细心的人,辖区内空巢老人的生活需求他都会记在心里,喜欢吃什么菜、要买什么药,杨秀林如数家珍。疫情期间,他挨家挨户上门帮助居民,每天走3万步已成常态。疫情期间,他荣立二等功,被评为“感动江汉人物”“江汉区抗疫先进个人”。

点击图片查看本报整版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jiong.net/zdxfywh/1011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