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存在数以千计的各种病毒,它们对人类虎视眈眈,得益于人体免疫系统的警惕和药物的守护,很多病毒还没造成损害前就被消灭了,但3年前出现的新冠病毒,以及因其感染引起的肺炎疫情,却是“异数”,什么“瘟疫不过三”、“大疫不过三年”等老话,统统不适用。
据年9月8日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超6.04亿,累计死亡病例超万人。在我国,近期出现的新冠疫情,让广州、重庆等大城市确诊病例短期内分别超过11万例、7万例。
感染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是新世纪一场大疫,但即使医疗取得巨大进步,对新冠病毒却有许多无奈之处:
1、从纵向看,同为呼吸系统类疾病,无论是年西班牙大流感,到年的SARS,或年的H1N1,它们短的8个月就消失了,长的也没超过3年,但新冠病毒3年了,至今还在不断变异和肆虐。
2、从横向看,同为严格管理的传染病,虽然新冠病毒杀伤力下降了,但它与艾滋、狂犬病、霍乱、乙肝等恶疾相比,却是一个典型的“三无”产品:无法查到哪里起源、无法找到中间宿主、无法确认零号病人,这几条恰恰是应对疫情和病毒的基础。
3、从自身看,新冠病毒经过3年演变,由原始毒株进化到了奥密克戎BF.7毒株,重症率少了,致死率大大降低,确诊患者无症状感染者居多,但它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防不胜防。
4、从应对看,全球各自为战,世卫组织尚未宣布新冠大流行结束,美国在今年9月份承认“存在新冠,但疫情结束了”,绝大多数国家取消新冠一切限制,回归疫情前的生活,我国在坚持防疫一系列措施。谁都不知道新冠下一步走势如何。
很多媒体和著名公众人物,这3年都在发出声音,如年预测年疫情结束,年预测年疫情完结。但现在看来,新冠病毒可能长期和人类共存,成为一种会诱发感染、引起并发症的疾病,重点防范人群是老人、免疫力差的人、有基础慢病的人等等。
新冠病毒引起的疫情这3年来反复折腾,医疗上有了预防疫苗,有了一些能减轻症状、抢救危重症患者的药物,但应对疫情的特效药没有。至今有效的手段还是“三板斧”:
一是及时采取隔离措施控制传染源;二是及时消杀切断传播路径;三是积极保护易感人群和抢救重症病人。
目前大量出现的无症状和轻症感染者,本身仍可能有再次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而且有没有后遗症,科学家们仍在研究。西方已出现“长新冠”的说法,主要是针对感染了新冠病毒,确认疑似有后遗症的人群,这个群体的数量不少,仍在扩大中。
为什么3年了,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还没有消停?主要有5个原因:
1、新冠病毒的毒力下降,威胁比年初显著降低,但它的传播力仍在加快,过去是1传3、1传5,现在达到1传50以上,而且一旦沾上,就会逐步成为“传染源”。
新冠病毒的致病性,这3年是没有降低的。虽然这个病,很多情况下是小病,或者患者自身都意识不到染病了。
2、新冠病毒变异速度快,不确定性高。RNA链的特点决定了新冠病毒的“复制流水线”,很容易出现“装配”错误,而且会持续错下去,这个变异影响了疫苗的效果和药物研发,追不上最新病毒的脚步。
而且,最大的顾虑是,会不会突然“装配”出一个杀伤力很大的RNA病毒?没人能回答。
3、缺少足以应对新冠病毒的疫苗,新冠疫苗的研发、试验、上市应用的速度,比其他任何一款过往疫苗都快,也对减少重症和死亡率产生了积极效果。
但病毒变异比较快,从年下半年至今,较大的已出现5个。重点人群接种率参差不齐,即使整体接种率达到89.7%,但防护屏障有漏洞,影响了群体防疫效果。
4、缺少足以压制新冠病毒的有效药物。得益于十九年前非典的储备,新冠疫情初期,氯喹、地米等“老药新用”顶上去,获得了一些宝贵的数据。
后来又相继研发出帕克洛维、利托那韦、莫纳匹拉韦、阿兹夫定等化学药物,部分中药和中成药也对缓解症状有好处,但“一剑封喉”的药物却没有。
5、各种想法和举动错综复杂,拉低了防疫整体效果。如国与国之间的防疫不同步,防疫标准不一致时,甚至干脆躺平,为防疫撕开了口子。
国内防疫各个阶层人员的真实想法需要平衡:如老人、慢病等高危感染人群,把核酸检测作为唯一参考,反而可能增大了核酸检测时的感染;上有老下有小、还要养家糊口的中年人,对疫情“是否放开”比较矛盾;一两年前感染过新冠的人,遭遇过歧视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怕后遗症的纠缠;而相对有一定免疫力的青壮年,急切想恢复正常秩序,等等。需要整体考虑,下好一盘棋。